近日,一则“父母抓阄决定谁陪孩子走下去”的视频在网上传播,江西的柯先生夫妻二人身患癌症,柯先生决定放弃治疗,让妻子和身患红斑狼疮的女儿继续走下去的故事让网友泪目。此事经媒体报道后,不少好心人向柯先生一家捐款。水滴筹、轻松筹、中华儿慈会等多个筹款平台的公开数据显示,累计筹款金额已超百万元。
马克·吐温说过,缺乏钱财是所有罪恶的根源。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虽然为人所不忍,但却是寻常可见的叙事。如柯先生这般,为了治病,已将城郊的自住房卖与他人,其困境可想而知。雪上加霜的是,自夫妻二人之后,大女儿安安又患上红斑狼疮。重负之下,只能抓阄决定谁陪孩子走下去,其中自有无尽的唏嘘与辛酸。让人稍感欣慰的是,因为媒体的介入,不少好心人向柯先生一家捐款。这世上,金钱可以解决百分之九十的事情,剩下百分之十的事情也可用金钱改善。不管怎么说,对于困厄中的柯先生一家而言,他们可以稍微“喘口气”了。
单就个案来看,善款的筹措暂解了柯先生一家的燃眉之急,但状况仍难言乐观,至少没有一个稳定的预期。柯先生女儿的主治医生就坦言,“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金钱,钱也不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作为旁人,抱有恻隐之心的大众自然希望安安的病情可以尽快好转。这对捐款的众人而言,无疑也会是最好的回馈。而且,这样的演进也符合公众对好人有好报的预期。从呈现出来的细节看,比如,抓阄的两张纸团都是空白,柯先生只是希望能把有限的钱留给妻女,体现出了一个男人对家人发自心底的爱,这种人性的美好足以让人动容。
跳出个案,则需要思考如何让更多人在遭遇大病时可以“做杠杆”,撬动更多资源。其实,救A还是救B,类似这样的纠结,央视前主播张泉灵也曾遇到。2017年5月,她在一档节目中介绍过自己做大病儿童救助的经历。比如,两个患急性白血病的孩子,一个是才发现,治愈率一般接近90%,费用通常在7万到8万元之间;另一个则是第二次复发,治愈率很低,不包括后续康复的费用,治疗费用一般在50万元上下。在慈善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救助第一类孩子,是一种更高效的办法。救助第二类孩子,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人财两空”,可他们就只能等死吗?
后来,张泉灵参与的中国乡村儿童大病医保公益基金找到了一条新的路子:给整个贫困县的孩子捐款,购买商业大病医保。该项目全国首个试点选在湖北鹤峰县,给0—16岁的所有孩子购买保险,每人一年花大约70块钱,就能享受全国不限区域、不限病种,最高50万元的医疗保障金。这种商业保险的思路,无论对个体还是慈善机构而言,都是一个很好的工具,或给意外一份保障,或给慈善一个聪明的解决方案,自救或救人,有商业做杆杠才会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