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工作以外的意义-中国讯息网

追寻工作以外的意义

作者:黄佩玲 阅读量:9866 发布时间:2023-01-08 16:03:58

过去一个月的工作地点,靠近城中一家颇受年轻人与旅客欢迎的雪糕专卖店。我交上稿子后直奔坐落于一排旧店屋的单位,点了最爱的两个雪糕口味,然后坐在充满设计感的白色墙壁配搭水泥地板的空间里,静下心地品尝一口又一口的丝滑香甜,一声也不吭。

脑海里关于工作的种种思绪与疲惫渐渐退去,我享受着辛劳后的休息时光,身旁其他陌生顾客的谈话也开始传入耳里。原来有三名20来岁的年轻男女,和我一样坐在靠墙的水泥凳上,无视旁人地高谈阔论着。都做休闲打扮的三人不是上班族,他们分享着其他已踏入社会的朋友的打工经验,以及他们对于朋友选择全职工作的不解,语气里掺杂着同情与戏谑的意味。

穿牛仔裤的女子说:“我现在22岁,正值人生最‘辣’(hot)的时候,把时间耗在工作上,多浪费啊!”她的短发女生朋友则附和表示,难以想象自己过着朝九晚五、上下班得和人群挤地铁的日子,“那样的人生很悲哀”。她们谈话投入,自然没注意到身边就坐着一名刚下班、双眼泛着倦意,以及绝对过了她们所指的人生最辣时期的四旬女子。

把人生或时间投注于工作拼搏上是没有意义的,这便是去年兴起的流行名词“出工不出力”(quiet quitting,又称“安静辞职”)的主题。选择这么做的年轻一代并非真的辞职,而是决定在职场上只做好分内的事,不再为工作卖命,是一种对抗“生活等于工作”的态度。尽管理智上能理解为何会出现这类“躺平”现象,但首次听到“躺平者”的内心话时,我还是稍稍心头一怔;到底工作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而言,意义有多不同或有多大的差别?

对我父母亲那一代人而言,子女毕业后能找到一份收入稳定的全职工作,便算是让他们感到欣慰的一种成就,因为那意味着孩子已能够自力更生;如果暂时只能找到短期合约性质的工作,转为全职就会是下一步目标。有一段时间,同辈之间不时讨论着要如何“从事你所爱做的工作”,主张在工作中找到热忱,上班不应仅仅是等着薪水入账。也有人追求自由与自主性,认为替别人打工没意思,自己创业才能真正施展才华与能力。

无论是哪一种主张,它都源于人们在寻找“工作以外”的意义,而“安静辞职”看似摆着反对工作的姿态,其实也是同一道理——不接受人生仅仅是工作而已。我想,最初在TikTok上提出“安静辞职”的男子扎伊坎所说的一句话,可适用于属于不同年龄层与时代的我们——“你在工作上的劳动,无法定义你身为人的价值”。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追寻工作以外的意义”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