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阳幽默”为正能量-中国讯息网

化“阳幽默”为正能量

作者:严孟达 阅读量:6341 发布时间:2023-01-02 00:27:28

这场冠病大流行暴发于武汉,也该结束于中国,中国若不能安全过渡,全球未来也还是缺乏安全感。

中国的抗疫政策坚持了近三年的动态清零,终于提升为“优化”抗疫。2022年12月7日,中国宣布放开边境,从2023年1月8日起,不再对入境人员采取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中国也将恢复审批中国公民因出国旅游和访友申请普通护照,以及外国人普通签证等服务。政策转向,舆论先行,消息在世人预期之中。

在严格的清零政策保护下生活了近三年,中国人一夜之间变得要与冠病共存,欠缺的是医疗物资上的准备,大门一开,社区的疫情如大海啸般涌进来。这也正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经历过的事,新加坡人也曾有短暂几个月的清零日子,但锁国式的边境管制,所须付出的经济和社会代价太大,因此在疫苗接种率达到目标后,政府大胆U转。幸好全球冠病病毒数度变异之后,尽管传染性大大提高,杀伤力却减弱。从每日数千到每日数万的确诊病例,新加坡人在忧心忡忡中习以为常,日子必须照过,各领域的经济活动必须恢复,全国上下、士农工商朝一个“后疫情”的方向坚定迈进。现在新加坡已不重视每日确诊数据,而把焦点集中在重症病人的占比,和医疗资源是否受到挤兑的问题上。

其他国家能,中国也能。中国要经历多长的过渡时间,是眼前的最大问题。对中国重开边境,国际上并没有太大的惊奇,但是这一天一旦到来,不少国家的第一反应是拉响预警,尤其是本区域国家,对于可能即将看到庞大的中国旅客大军战战兢兢。

中国14亿人口,感染范围广,说病毒变异的概率极大,并非夸张。所以,其他国家和地区忧喜参半。继印度、意大利、日本、台湾等等将加强中国大陆入境者的防疫措施之后,美国卫生当局也于2022年12月28日宣布,从中国入境者须出示冠病检测阴性证明。

东南亚国家纷纷相应加强对中国旅客的防疫措施,相比之下,新加坡不随其他国家和地区作出仓促反应,目前不会改变对中国入境者的防疫措施。

新加坡的冷静淡定出自科学性的观察。负责检测冠病变种毒株的“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在12月28日公布了在中国新一波疫情所收集到的病毒基因组序列数据,证明中国本波疫情并未出现新变种。与此同时,新加坡科技研究局生物资讯研究院,针对包括新加坡在内各地专家分秒必争进行的研究作出初步分析,证明正在中国传播的毒株未见异常变异趋势。新加坡一向重视数据,因为数据能说话。

人口规模与中国不相上下的印度,在2021年6月传出更厉害的变种毒株,世界卫生组织后来定名为德尔塔毒株;去年11月源自非洲,在欧洲传开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染力更强,幸亏致命力却大大减弱,为全球“与冠病共存”开了一个机会窗口。

多国对中国可能出现变异毒株的担忧合情合理,但它既然已放开了,再关起门来的可能性不大。一开一关对中国的伤害将会更严重,近三年的动态清零是利大于弊或是弊大于利,还有待中国作深入的检讨。

中国多家制药企业正在加速研发冠病口服药,据报道已完成三期临床,预计最快可于2023年2月上市。若果真如此,这也是全世界的福音。

传染病是公共卫生课题,各国应抛弃任何成见,共享数据与医药科技成果。这场冠病大流行暴发于武汉,也该结束于中国,中国若不能安全过渡,全球未来也还是缺乏安全感。

一星期前我发一则微信问候一位北京老友,收到他的语音留言答复:“现在全国人民正在发高烧,我在恢复中”,短短两句话,带来坏消息也不忘幽默一下。中国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重庆“阳过”的人前赴后继,武侠小说家金庸笔下的“杨过”“王重阳”突然成为“网红”,人们在惶恐中玩笑自嘲,富有创意的“阳幽默”与谐趣段子,减轻了社会上的不安情绪。这些搞笑的智慧火花若能转化成一股正能量,多少有助于强化人们防疫的心理素质。

现在中国北方正值“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冬季呼吸道疾病本来就是季节性的流行病,加上冠病疫情,此时此刻雪上加霜,不少来自中国的本地新移民也许急着回去探亲和送药,一般游客则不必急在一时。“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毛泽东词“沁园春·雪)来临的春天更值得等待。

1910年,中国东三省发生严重鼠疫,四个月内夺去6万多人性命。槟城的防疫专家伍连德医生临危受命,领导多国团队实地投入抗疫战。他建立起疫病隔控系统,倡导采用口罩,破解鼠疫病源。抗疫进入高潮阶段,恰逢春节到来,伍连德别出心裁地呼吁家家户户不只是在户外放鞭炮,还要在室内放,以硫磺硝烟清除空气中残留的病毒。

中国此次的抗疫战在春节来临前出现转机,也是个巧合。中国是否可以向历史学习,暂时搁置鞭炮禁令,鼓励中国民众放鞭炮过年,驱散空气中残留的冠病病毒呢?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化“阳幽默”为正能量”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