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三农政策本周频出,对经济有何影响?-中国讯息网

中央三农政策本周频出,对经济有何影响?

作者:中国讯息网 阅读量:9905 发布时间:2022-12-25 22:25:09

2022年即将结束,2023年即将到来,对应的一号文件不出意外还是三农议题。但随着疫情三年下来,最终这两年到底是在发展之中保农村还说保城市,已经显而易见。在面对大环境不好时候,政策和资金还是选择了保城市保东部。

现在疫情放开后,学界讨论最大的就是接下来疫情的发展,是围绕房地产复苏带动经济增长,还是先围绕三农核心的县乡发展。

将心比心的来说,这些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牺牲最大的就是三农,这个在疫情紧张时期体现的更加明显。

观全球当下和过去经济发展来看,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发展,都是稳三农。粮食安全是一个经济体的发展重要因素,今年随着全球通胀,几个发展中国家都因为粮食危机出现破产内乱。

粮食安全事关农民生活幸福,农民幸福的背后是城乡和中西部发展的平衡。虽然多年来,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是三农,但是国家经济的发展的弯道超车和大跨步发展从来没用在三农方面,造成现在中西部农村发展不平衡不稳定,并且差距随着今年开始更加大。

三农发展,其实核心就是在土地问题,造成现在情况就是在加入WTO后我们放弃了土地民进国退方向,又选择了土地国进民退上面。然后大家都知道了,错误的做法开始,就变成了现在由上而下计划模式。

其实问题最终还是在城市化方面。各地城市化发展,为了解决土地问题,将土地国有化,给地方政府积攒资金,可经济学规律中政府是不应该属于盈利机构的。我们的模式,学习的是土地少的小国家,他们经济发展好,人员大量流入,人家将土地国有化是因为版图很小,而我们最缺的并不是土地,所以导致现在发展失衡。

现在大城市发展是非常好,并且比发达国家还厉害,但是还要六亿多农民生活在广袤的土地上,他们贫穷生活困难,看不起病坐不起飞机,孩子接受不了好的教育,甚至养活家人都困难。今年的一个电影《隐入尘烟》就很现实的展示了农村的真实情况。

根据官方的数据,现在14亿人口只有一亿人出国过,10亿的人没坐过飞机。农村问题已经影响了城市发展,今年疫情体现的很明显,城市疫情后城市运转困难;农村问题也影响了工业,今年制造业招人困难,富士康就体现了。

一二线非常有钱,居民富的不是农民可以想象的,其他小城市穷的外债压身,这种情况相信国家也不希望继续下去。农村的老人空巢严重,到一定年龄只能等死的现象比比皆是;农民更是没社保医保,中西部农民退休金一个月才两三百元。

农村经济不行穷到骨子里,就会导致生产方式越来越落后,弄的农村生产的东西价格高还质量低,现在中国农村产的粮食还不如我们进口买的好,而我们进口的还非常便宜。当下的中国农村问题,也不是说政府多出点钱多补贴就可以解决的,并且官方也不愿意多出钱给农村。

回到大城市发展的问题上,虽然物质上的文明好了些,但精神上的文明依然问题重重。八个娃的问题和二舅现象这些轰动的农村问题,就是城市文明和农村文明开始形成冲突的体现。靠农村已经养不起自己,农村也已经养不起中国的城市;中国农业自身已经不能自顾,所以也帮助不了中国的轻工业和重工业;如果前几年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可以多倾斜一线资源,现在的中国也不会是这样子。

很多人以为中国人自产的粮食可以养活中国人,可真实情况是这样吗?卦哥家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你们可能不知道的数据,一般情况下一吨大豆需要占地7亩多耕地,我国每年进口一亿吨大豆,现在东北的几亿亩地主种的就是玉米而非大豆,全国玉米产量占主粮的四成,而玉米呢大部分又被拿来做饲料使用。所以说大家很明白了,虽然说年年粮食丰收,那这个真实情况是什么样子?已经很明白。

随着耕地大面积的种植玉米,其他农作物就减少不少,作为老百姓主食的水稻和小麦是已经年年减产,而这才是我们的主粮啊,这个数据为何不公布?卦哥之前做过对中国农业的详细研究,也发过相关文章,那还是7年前。基本就是针对中国农业的现实问题,随着环境污染加大,很多地区种植水稻和小麦已经土地不适合,施肥严重导致农村大量土地板结。可以说,这些年各地大肆开发新城,已经造成对优质耕地的彻底毁坏,城市化发展导致过去一片沃土的江汉平原和华中平原和关中平原都已经面临耕地危机。可以说主食产量已经不能养活14亿的国人,我们只能不断的进口,而当下全球粮食涨价的情况下,中国也正在面临粮食危机,这也是为何我们国家在今年下半年通胀上涨CPI高企的原因。

中国的农村问题进入到了一个负责的程度。人家日本200万农民养活了1.2亿吨日本人,还可以一年出口大量粮食赚钱。我们国家6亿农民,他们绝大部分都无法正常的生活养活一家人,还需要靠外出打工才能养活。现在的农村,农民是真的很穷过得很苦,农业发展已经危矣,而这都是土地问题发展的国进民退造成的。

近日,官方层面农村工作会议也已经开完,发布了多个重要公告,马上进入2023年,预计下个月将发布中央一号文件,卦哥家认为还会以三农为主,农村问题即将进入全社会讨论的阶段,这次能不能找到一个可以改善农村问题的办法,我觉得还是很难,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

虽然说一个国家发展之中,很难完全顾及到各群体,特别是在保城市还是保农村上做选择,在保科技还是保农业上做选择都是非常困难的,但没保的群体肯定会受到影响。我国最终选的是保科技和数字经济和服务业,保东部城市发展,放弃农村发展和农业经济,经过过去几十年的城市发展对农村影响越来越大,农村问题的恶劣处境已经让中国经济在发展之中进入到了一个危险的循环。

我国老百姓拥有的土地,说的好听点是集体土地,但管理这些的基层村委会都没批准土地可以内部流转的权利,拥有土地所有权的农民更没有。农民手里的土地,能不能转和卖钱,能不能转成土地用途,都是有地方政府说了算,地方说这些地是什么用途就是什么用途。随着互联网发展,农民知识接触越来越多,然后农民也发现了这个问题,然后就是农民纷纷外出打工不在种地。

农民发现了土地这个问题后,已经看透了模式,不想被任人摆布。对农民来说,生存的核心就是土地,但当城市化发展后农民手里的土地被资本和地方政府盯上,他们都想让耕地永久消失,把耕地拿来卖钱充当政府财政收入。地方卖地普遍都占收入的一半左右,但赚钱最多的不是农民而是地方政府,有人卖地赚的盆满钵满但有人只能分到微薄收入。

农民开始拒绝种田,纷纷进城务工,造成大量土地荒芜,虽然地方每年都会想办法促进政治荒地,但都收效甚微。种粮亏本的问题解决不了,农民是不会继续种地的,毕竟进城打工一个月可以顶住在家种地一年。

有一首著名的歌曲叫《泪蛋蛋掉在酒杯里》,这首歌唱出了大多数农民的心声:“有家的地方没有工打,打工的地方却没有家。他乡容不了我的灵魂,故乡安置不下我的肉身!”

随着疫情开始后,全球都进入了高通胀时期,物价齐涨,粮食价格飞涨,很多国家因为粮价大涨已经造成国内动荡,我们国家也在这个大环境下开始重视了农业问题。就在2021年的时候,中国推林还耕模式开启,大量林木被砍掉后变成稻田,过去退耕还林后的地方现在开始了推林还耕。不管在什么样的大环境下,农民只有干活的份,他们不能选择土地最终的用途。大起大落的经济转变,给农村造成了直接的影响,辛辛苦苦过去种的树木和果树,这些投资都已经浪费,很多人因此返贫。

全球经济趋势是会变化的,只要俄乌战争稳一点,美国进入降息通道,国际高粮价高通胀都会缓和,而到时候我国的粮食问题也会稳定,所以现在推林还耕的做法是短期解决问题的却也给农民带来了长期的影响。大量的优质农田,都已经被城市化发展毁坏,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还原的。还有就是之前猪肉贵鼓励养猪,最后嫌弃污染又开始拆猪舍,都在折腾农民。还有就是农民卖东西,他们的粮食成本一块钱卖两块钱就会被专业和舆论喷高暴利,而一平米几千块成本卖几十万就没人说,一个抗原2块钱成本卖10块钱就合理。

当下的全球发展,城市和农村是扁平化发展方向,这是不管发达国家合适发展中国家都在走的路线,并且被证明是成功的路线。而我们国家,却在逆势路线前进,城市和农村发展非常畸形。随着问题增加,现在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继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也是为何本周高层不断召开农村问题会议的原因,也是为何之前要解决农村脱贫的因素。农村问题不解决,中国经济接下来发展路上也不会太平,中国现代化更难实现。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中央三农政策本周频出,对经济有何影响?”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