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选会否“末基劳”化?-中国讯息网

大选会否“末基劳”化?

作者:陈春安 阅读量:9358 发布时间:2022-11-03 19:58:46

马来西亚第15届大选竞争激烈,选战的过程惨烈毋庸置疑。国阵(巫统)、国盟(土团党、伊斯兰党)、希盟选票三分天下,已经是既定事实,许多选区出现三角战、多角战,也是既定事实。比较令人关注的是,这次的大选会不会出现“末基劳”化?

什么是“末基劳”化?这不得不提《末基劳》这部电影。

《末基劳》(目前在Netflix播出)在马国首映时,创下了5300万令吉的惊人票房,打破当地国产电影的票房纪录。这是一部反殖民题材电影,叙述发生在1892年于彭亨州的真实故事。当时英殖民者向当地人苛征重税、强收农民的农产品、滥杀无辜。末基劳与父亲本着保卫家园的信念,欲从英殖民者手中解放出来,于是进行了艰苦的战斗。末基劳的同伴起初错用策略,抢走英殖民者的枪,英军反扑,反殖民者死伤惨重,后末基劳重新整合,并取得胜利。 

影片拍得很煽情、血腥、暴力,角色扁平、样板化,剧情也简化,非黑即白,注重描绘抗英村民的英勇与英国人和走狗的阴险残暴,不断重复马来反抗者要“维护马来土地和马来主权”,宣扬“马来人若团结就是他们最强的武器”,也不断宣称:“上苍教导,拒绝异教徒成为我们的领袖。”

影片武打动作出色,宣扬民族主义,有点类似“叶问系列”或“黄飞鸿系列”等港片,能激起民众追捧热潮。

作为一部娱乐片,上述这些基本上没问题;问题是隐藏在其中的意识形态。有一篇网上的影评,毫不客气地点出其中的弊病,作者说:“这是部史诗电影,却作了‘当代化’处理。怎么说呢?就是有意无意,套用今人的概念去诠释与演绎过去的历史。”评论者举例,比如“马来主权”的概念,是否是一种“隔代移植”?当时的马来族群,是否已经有了所谓的“马来主权”的觉醒概念?

还有,电影中刻板地把多元移植到英殖民者与帮凶身上,把倡导多元的人描绘成凶残、卑鄙、贪婪、无耻、浮夸的一群!而保守的单元马来族群,则是悲情、勇武,道德高尚与宗教虔诚的抗争者。

这意蕴明显影射希盟与其他多元性的在野党,因他们常常倡导多元、开放、平等、与世界接轨,按照电影的逻辑,不就形同出卖马来人权益的狰狞殖民者?而巫统的“马来主义”叙事,则象征着单元的马来主权,他们必须团结起来对抗外敌,作为民族权益的守护者。

我们很好奇,为何这部电影选在这个时机上映?为何讲的是“彭亨州”(纳吉的政治基地)的故事?谁能大手笔,在疫情期间丢出那么大的投资?电影创作与制作团队为何要讲一个煽情的“维护马来主权”的故事?为何要把其中的英殖民走狗都丑化?

影评者忧心忡忡电影《末基劳》的卖座,并且向毫无辨识能力的民众洗脑。他断言,如果马国政治继续走向“末基劳”化(赶走外来者与倡导多元者、维护马来主权),那并非马国政治的春天,而是马国“政治的寒冬”。真的希望《末基劳》只是部电影,而非政治现象。若第15届马国大选走向“末基劳”化,绝非马国人民之福。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大选会否“末基劳”化?”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