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事成为了大家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年纪大一点的估计还记得,年轻一点的可能没印象,那就是:供销社。
供销社已经离开了大众视野很多年,但最近因为湖北省的一则新闻,再次爆火,概念股持续大涨,已经成为舆论场和资本市场的热门概念题材。
什么是供销合作社?它之前如何衰落的,为什么现在又火了?这是计划经济的回归还是市场经济下的新模式?是资本在股市的话题炒作,还是国家在下一盘更大的棋?卦哥家财经本文和大家说说。
其实从年初开始,供销社这个话题就经常出现在官媒的报道里,特别是这一个月出现的更多,也被社交平台可以推送热门后爆火,各种官媒开始报道和解读。
《湖北日报》10月11日发文表示:湖北省实施“基层社恢复重建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已恢复重建基层供销社1300多个,基本覆盖全省乡镇,基层社社员达到45万2000人,供销合作总社相关负责人称,争取2025年全省基层社社员达到150万。
人民网昨天发文表示:2019年以来,宁夏供销合作社累计投入资金2990万元,撬动社会资金6553万元,新改扩建乡镇级供销合作社179个、村级供销合作社70个,全系统基层社总数达到249个,乡镇供销合作社覆盖率由2017年的56%提升至92.7%,服务覆盖面达到95%以上。
《兰州日报》上周也发文表示:在疫情中,该市供销社直属企业线上服务不打烊、线下配送及时,保障当地居民“菜篮子”。
中国供销总社最近招聘公务员也受到热议,根据官方公告表示,2023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计划考试录用机关工作人员,欢迎广大有志于投身供销合作事业的优秀青年踊跃报考。
随着舆论火爆后,股市也开启了上涨,昨天开始供销社概念爆火,今晚多家上市公司发文蹭热点,多个垃圾股蹭热点后出现暴涨,一大批韭菜进场接盘,大股东也紧急宣布要减持。
从昨天开始,卦哥家统计了下,新野纺织、中再资环、辉隆股份、新力金融、浙农股份、天鹅股份、中农立华、中农联合、天禾股份等供销社系统控股或参股的上市公司纷纷涨停。
大涨后,多家上市公司接受了媒体采访,回应供销社相关业务情况。
雪人股份表示,已为部分省市供销合作社的冷链物流项目提供产品与服务,正在与各地区供销社进一步探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
武商集团称,公司深化拓展“国企联村”行动,探索助农增收的有效路径,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张家港行称,将大力加强与各村级集体组织的合作、持续深耕普惠金融,多措并举推进支农支小业务发展。
而供销社这波话题,很多网友的看法不一样。有些网友对于供销社的回归,担心是回到之前计划经济,有些人就觉得是便民的好事,还有人想着从更高的角度来解读这个话题。
有网友回忆,最近供销社相关的报道,让他回忆起小时候的困难岁月。那时物资短缺,供销社垄断了很多生活必需品的买卖,买东西要凭粮票、肉票、布票,还要排队。如果回到那种模式,毫无疑问是一种倒退。
还有个网友说,当年到供销社买东西,里面的工作人员态度恶劣,一副“爱买不买”的表情。后来市场经济发展起来后,他在商场里才有了“顾客是上帝”的感觉。
也有网友担心,如果国家力量支持的供销社不断扩张,民营小型商超、社区小店甚至大型超市可能会被挤出市场,会不会形成新的垄断。
而支持的网友表示,他所在的农村,人口分散、农产品投资周期长,民营资本不愿意做这样下沉、回报慢的市场,多亏了供销社,帮助当地人打通了渠道。
那些住在城市的网友认为,疫情封城期间,当地供销社保证供应物资,价钱也公道,假如没有供销社,要么买不到菜,要么就得买天价菜。
当然,这一波的话题热议之中也有“大棋党”。这个群体的观点主要是说,内循环、全国统一大市场、供销社,这些都是国家的一盘大棋,准备好应对未来的困难时期,说直白点,就是“备战备荒”。
其实根据卦哥家的查询,供销社其实不算是回归,说它重启和回归都是有点不严谨。在过去,这些年供销社其实一直存在,只是经济发展和商业发展加快,供销社不受到关注罢了。
如果学历史的人,可能都知道,特别是研究近代红色历史的人,因为这和一百年前发生在湖南的一件大事有关。
在1922年的时候,为了更好的发动群众,发动工人的力量,对抗军阀,我党的多个优秀领袖到达了安源路矿进行工作。也是在这一年,组建了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也是顺势成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上的第一个消费合作社——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
供销社也在过去建国后的那些年,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哪个时代它是老百姓购物必去之地,实行计划经济的几十年里供销社承担了重大的历史任务。
从1953年开始,我国陆续对粮食、油料、棉花等重要物资采取“统购统销”,即政府在农村实行农产品计划征购,在城市则实行定量配给。
统一采购和销售使重要材料处于国家控制之下,将原有分散的小农经济纳入计划经济范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率。然而,计划经济体系也造成了许多缺点。供销社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批评,因为它垄断了市场,服务态度差,商品短缺。
随着问题越来越多,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实施市场经济政策,供销社没有了专营权,逐步退出国民经济的圈子。
供销社虽然离开了视线,但是没完全消失,也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进行了转型。
官方发过多次文件,对供销社进行改革。2013年一号文件提出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农产品流通,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2018年一号文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部署,提出支持供销、邮政及各类企业把服务网点延伸到乡村,健全农产品产销稳定衔接机制。2021年又提出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健全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综合平台。
《北京商报》也发文表示,在市场经济的当下,供销社基层社除了发挥最开始的保障农村地区物资供应、稳定物价外,已经逐渐发展成一个包含物资流通、技术服务、农田托管等功能的综合中心。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供销系统实现农产品销售额2.7591万亿元、日用品销售额1.492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3%和17.1%。
关于供销社未来的发展,湖北某供销社干部表示:未来它更会像一个打通“最后一公里”的综合服务中心。农产品的上行下行都需要冷链,但由于农产品成本高、回收低,社会资本做农村冷链的很少,供销社正好利用中央的资金做这些东西,在田间地头建设冷库和冷链运输。供销社也在整合物流成为“第四方物流”。“许多物流公司在到达乡镇最后一级快递网点的时候,由于乡镇多山等原因,并不会配送到每家每户。供销社基层社直接在当地整合物流,各大快递将自己的快递送到我们的仓储后,由我们配送给居民或统一保管要求居民自取,既为物流公司省了人力,也方便了偏远地区的居民。”
简单点说,也就是供销社和普通的便利店和超市是不一样的,供销社下沉市场更大,售卖的货物更齐全,还承担这一些政治职能。
实事求是的讲,卦哥家认为现在的供销社只是国家为了振兴乡村经济的一个措施,很多人以为供销社就是要回到之前的计划经济,这个想法有点不严谨。
但是呢,这次的供销社引起的社会舆论,也值得反思,为什么像这样的概念出来的时候,都会让不少人担心。就像是2020年时候两会说到的“国内大循环”,很多人解读就是要闭关锁国不改革,一大批自媒体胡乱解读导致人心惶惶,现在这些人都被打脸但没人认错,且影响还在。
还有就是在今年初时候,国家表示要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这个出来又是被误解,然后为了博取流量被很多自媒体解读为开始统购统销。
上面这些被解读的案例,卦哥做金融的,在现在金融圈不少人还还在这样理解和解读,搞笑和无奈。相信现在这种现象,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以后其他的也会被解读成要倒退。
其实现在全世界已经是一个大市场,谁也脱离不了全球化,任何和时代做对的人卦哥家认为都不会成功的。历史的车轮只会向前,近代史百年数百年的案例太多太多,想阻止时代前进的都被车轮碾压了。
不过可能大家也是担心的,是不是真的国家的手要全面管着经济发展,让经济发展变慢。也可能大家担心,官方是不是已经认定未来几年我们要面对被封锁、被制裁以及和外部脱钩,并且是不是要开启解放战争实现统一,所以早点布局。
胡思乱想之下,是社会多个群体的迷茫,对未来的迷茫对现在的迷茫。疫情不断,经济下行,企业倒闭,失业率高企,物价飞涨等等,让很多人受到了影响,不得不为未来担忧。目前看,这样的现象,短期是无法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