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人”误为“斯人”,为何很多人都犯了错-中国讯息网

“是人”误为“斯人”,为何很多人都犯了错

作者:中国讯息网 阅读量:8722 发布时间:2022-10-29 22:11:32

近期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还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引起了大家的广泛的讨论,相信不少人包括笔者在内,乍一看到这个讨论,回想了一下自己当初学的课本,好像隐约记得学的是“斯人”。难怪有人说我们的时间轴被改动了,明明记得课本上学的是“斯人”,但怎么突然发现自己记错了呢?到底是所学版本不同的问题呢,还是我们大多数人真的记错了呢?

首先是版本问题,笔者找了人教版、苏教版、浙江教育出版社、北师大版等多个版本的教材,都明明白白的写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且人教版官方回应,从入选课文以来,“是人”一直没变过。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很多人都记错了呢?我们的错误信息到底从哪里来的呢。笔者分析恐怕有有以下原因。
一是大家未必记错了,所谓的记错其实是一种错觉。这句话在考试中未必会考到,因为句子本身很好理解,亦没有生僻字,可谓耳熟能详,相信大部分人恐怕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就听过这句话,现在提到“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大家基本都听过,但是可能一多半人已经忘了这句话出自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了,所以并非考试里诗词默写题常出的题目。大家对于到底是哪个字印象不深,突然一看到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出于现代汉语的习惯,第一时间想到是“斯人”而非“是人”,所以感觉记错了。

二是大家曾经被误导过。通过人教版的权威回复和查找 其他版本的教材我们可以确定,古代以来传承下来的是“是人”无疑,这说明语文教材是审核很严的。但是我们在平时看的文章、小说、甚至电影电视剧关于这方面的审核恐怕就没有那么严了。“斯人”也好,“是人”也罢,其实在古汉语里意思是一样的,审核上未必会去较这个真,加上审核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我们平时恐怕接触了不少“斯人”吧,先入为主,导致了错误。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是人”误为“斯人”,为何很多人都犯了错”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