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好学生引入视力标准有合理之处-中国讯息网

三好学生引入视力标准有合理之处

作者:肖俊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19-06-29 00:22:48

最近杭州西湖区一小学评三好学生要求视力不等于5.0的新闻引来网民热议。有人为之叫好,认为这样的措施有助于保护视力,可以降低中小学生戴眼镜的比例;有人说这不是评三好学生,是评四好学生;也有人指出这样评三好学生不妥,并列举数位有近视的奥运冠军的例子来说明近视不影响培养运动特长。

众所周知,长久以来三好学生的评定标准主要是“德智体”(也有人说德智体美劳),而实际上成绩是最主要的评定标准。根据笔者较为熟悉的中小学老师的介绍,实际评三好学生时首先由学校确定每个班级的三好学生比例(重点班、尖子班比例高于普通班),各个班级以成绩为中心、以综合表现为参考确定三好学生获奖者。

这种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意见的评优方式,一直是教育专家们所批评的,专家们希望中小学在评选优秀学生时不要过于突出考试成绩,而应注重全面发展。

如果说杭州西湖区这个小学评选三好学生的方式是对传统的评价模式的突破,或许过于夸大了保护视力在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正如网友所指出的,以三好学生评选来强调保护视力,其实是只重视了皮相而忽略了实质,实质还是学业负担过重。也就是说,这件新闻所反映的实际仍然是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问题。

根据近视的生理原理,绝大部分学生是非遗传性近视,极少数学生才是遗传性近视。绝大部分学生是在进入初中甚至高中阶段才感觉视力下降。如果学业负担能够减轻,平时自己注意保护视力,应该有更多学生能够将视力维持在正常水平。以我个人的切身感受,是初二开始经常躲在被子里打手电筒看小说,才导致视力迅速下降。导致坐在第二排都看不清黑板上的板书,不得已去配了300度的眼镜,此后随着高中学习压力加大,眼镜度数增加至500度。再后来为了科研而大量阅读,视力继续下降至现今的800多度。眼镜度数增加之后,生活确实很不方便。如今切实感受到戴眼镜对生活的影响,很后悔没有在初中时好好保护视力。

以前,曾经看过一张照片,一个高中生班级里,几乎全都戴了眼镜。那张照片传播很广,相信很多人会与我有着同样的感受:为之感伤,也为之唏嘘。一方面,自己也曾是他们中的一员,都是为了跨过高考独木桥;另一方面,又非常不希望是他们中的一员。

杭州西湖区这个小学的做法,我觉得不能因为不够公平甚至涉嫌歧视而一味谴责。我甚至认为应该给予肯定,因为至少它是试图做出一些改变。成绩重要不重要?当然重要,但是原则不能以高强度学业压力为前提,而视力损害是学生们为了追求考试成绩而付出的诸多代价之一。以往那些获得三好学生奖励的优秀学生,大部分是以损害视力为代价而获得的。他们不仅付出的是视力代价,还有情趣、乐趣、兴趣、天性、想象力等等。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或者说是综合素质好、文明素养高的人,而不是单纯追求考试成绩。中小学除了继续减负、发展素质教育外,还应注重培养自律人格。过去大部分近视是因为学习而导致的,现在则不完全是。各种电子设备(手机、平板、手提电脑等等)越来越普及,学生们可以从中获取更多信息。但是如果缺乏自律,也可能导致手机依赖症,进而影响视力。而事实上,培养自律是教育中最难的。笔者认为,三好学生可以继续评,但不能再依据“德智体”这样老掉牙的标准了,应该根据学生的多方面发展来设定奖励项目,鼓励学生综合发展。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三好学生引入视力标准有合理之处”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