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地高考成绩的相继公布,一些“高考状元”“考霸”等等新闻又充斥各种媒体。在一波接一波对于高分考生的赞美声中,低分考生那种焦虑彷徨、寝食难安的情绪波动,却被人们忽略了。。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高考成绩出来之后,高分考生及其家庭自然喜上眉梢,兴高采烈,这无可厚非,而一些大众媒体以及自媒体为了蹭热点,也急于采访报道,忙得不亦乐乎,这好像也说得过去。不过,别忘了,这无形之中,对于低分考生会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心理刺激,从而产生心理落差,令其情绪更加低迷,心理负担更加沉重。
得知自己的分数之后,低分考生本来就心情郁闷,其家庭也会因此陷入沉闷忧郁的氛围之中,在此语境之下,倘若再有外界刺激,那么,对于低分考生平安度过这一“焦虑期”将十分不利。根据往年经验,成绩公布之后,常常发生低分考生因想不开而轻生的案例。所以,关注低分考生的情绪,化解他们的心理负担,尽量不去刺激他们,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现实情况看,依靠高分走进一所比较理想的大学,仍然是许多青年人借机改变命运的一个重要渠道。不过,输了考试,不代表输了人生,更不代表低分考生就没了出路。选择复读,或者通过自学,同样能够达到大学的知识水平。即便不去复读,也不想再进一步深造,也完全可以凭借自食其力养活自己,就是说,高考成绩低,并非“塌天大祸”。许多成功人士,在高考面前也并非一帆风顺,有的经历了许多挫折甚至多次落榜。马云、俞敏洪、李修平、李安、蒋雯丽等等,他们的高考经历都充满曲折与磨难,但是他们都活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话虽这样说,但是对于刚刚得知自己分数的低分考生来讲,不可能一下子转过弯来,这就需要社会、媒体、学校、家庭,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切与疏导,切忌抱怨甚至冷嘲热讽,对于那些情绪低落、有轻生念头的考生应该进行心理干预。
我们的社会不能只是锦上添花,还要雪中送炭。学校里不能只有欢庆的锣鼓、震耳欲聋的鞭炮以及璀璨的烟花来庆祝学校又有多少人冲过一本线,还要关注低分考生的思想情绪,及时加以疏导。媒体不能只是“高考状元”“最牛高考班”“最牛校长”“考霸”“学霸”的报道,还要为低分考生煲一碗“心灵鸡汤”,送去关怀与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