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安来西亚前总检察长汤米汤姆斯新书《旷野中的正义》中文版近期出版,他接受媒体专访时提到安华的首相梦,竟然说:“安华理应(照镜)反躬自省,何以他至今始终无法成为首相?他常说:我有数字,但何以始终不够数字?那些人为什么不支持他?让他一再与首相大位擦肩而过。”
安华随后回应:“他才需要去照镜子!如果我稍微妥协,对国家贪腐问题视而不见,不那么穷追猛打,我早就得到支持,当了首相。”
安华为何政途走得跌跌撞撞,波折重重,始终当不了首相?是他的错?还是马国的恶劣政治环境造成的?
先来检验汤米汤姆斯的“照镜自省”说。安华真的要为圆不了首相梦而负上绝大部分的责任么?汤米这么说,是完全忽略了政治的复杂性,以及安华至少两次是如何和首相只有“一厘米距离”,又偏偏擦身而过的事实。
一次是1998年,安华贵为副首相,且在首相马哈迪出国期间担任代首相。但一场亚洲金融风暴,整个局面扭转了,两人在拯救马来西亚经济方面意见相左而决裂。马哈迪悍然撤掉安华副首相职,并且利用渎职罪、鸡奸罪把他投入监狱。另一次是在2020年,希盟执政期间,马哈迪本与安华有口头协议,两年后把相位交棒给他。但马哈迪故意拖延,直至突然发生“喜来登政变”,马哈迪辞去首相职位,政府丢了政权,安华再一次与首相位失之交臂。
我们搞不懂汤米汤姆斯为何要安华“照镜自省”!两次丢失首相继承权,安华到底错在哪里?是他太急躁么?是他贪婪,急功近利么?是他谋略不如人?然而,第一次的交棒,本来就是马哈迪的意愿;他是马哈迪挑选、培养的接班人,迟早要接首相位,马哈迪突然对他发难,撤他职,把他投入监狱,是对的吗?第二次更离谱,政治评论者都看得很清楚,马哈迪不肯信守交棒承诺,一再拖延,甚至连一个部长位都不肯给安华。司马昭之心,还不清楚么?直至“喜来登政变”希盟政权倒台,这难道也是安华的错?
汤米汤姆斯是法律专家,他看问题以法律观点出发,当然没问题。但政治的纷乱、复杂,岂是都以法律观点来套就说得通的?应该以政治伦理学、政治斗争学,还有政治心理学切入。
安华的政治遭遇可用惨烈来形容,堂堂副首相,瞬间成了阶下囚,而且在牢里被粗暴对待,打成“黑眼圈”。经过牢狱之灾、与家人隔离、政治生涯终结。这完全可能衍生出受迫害心理、仇恨、猜疑、对别人的不信任。也因为这样,他后期在公正党对阿兹敏的猜疑,终于酿成党争,导致希盟垮台。
分析安华的心路历程必须从政治心理学着手。政治心理学包括群众社会理论、防卫理论、社会视角下的乌合之众理论。弗洛伊德就认为,“一个政治领导的行为和他们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我(潜意识,代表欲望)、自我(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超我(良知与道德判断)。”
懂得一些精神病理学与政治的关系,权力与人格的关系,政治心理学才渐渐成型。以它来衡量政治人物的心理扭曲、恐惧、权力狂、被迫害情意结等等,我们便不难看清楚一个理想主义者,为何与相位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