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控制吸烟协会日前召开2018年度热播国产影视剧烟草镜头监测结果发布会。结果显示,30部国产电影中,有烟草镜头的26部,占86.7%;30部国产电视剧中,有烟草镜头的10部,占33.3%。《悲伤逆流成河》等4部电影、《归去来》等20部电视剧获“无烟影视奖”;电影《我不是药神》《邪不压正》、电视剧《猎毒者》因烟草镜头过多,获“脏烟灰缸奖”。
去年近九成热播国产电影含烟草镜头,如此监测结果让人意外。中国控烟协会从2007年起,开始对热播影视剧的烟草镜头进行监测,2011年起对烟草镜头过多的热播国产影视剧颁发“脏烟灰缸奖”,意在督促影视创作者拍摄无烟影视作品,以消除吸烟镜头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影响和诱惑。然而10多年过去了,热播国产电影含烟草镜头仍居高不下,令人忧心。
尽管影视作品来源于生活,不能与吸烟现象完全隔绝,尽管在一些影视创作者看来,影视中展现吸烟镜头是艺术需要,但影视剧更要承担社会责任,影视剧中的人物大肆吸烟,会大大抵消观众对烟草危害的认知。更重要的是,明星行为对青少年具有较强的模仿诱惑。有调查数据表明,超过1/3的青少年是在看了有烟镜头电影后学会抽烟的。
严格限制吸烟镜头,消除对青少年尝试吸烟的不良影响,是影视创作理应担当的社会责任。电影《我不是药神》出现烟草镜头的时间长达16.8分钟,占影片总时间的14.5%;电影《邪不压正》的烟草镜头共56个,平均每2.4分钟出现一次。这两个“脏烟灰缸奖”获得者,控烟意识极其淡漠。希望这些影视创作者在该“荣誉”刺激下,在以后的作品中少用、不用吸烟镜头。
从这些年影视剧“含烟量”居高不下的实际来看,“脏烟灰缸奖”并没产生倒逼作用。“脏烟灰缸奖”的权威性和惩罚性必须提高,可由卫生、广电等部门与控烟协会合办,影视剧一旦获此“殊荣”,不得参与各种电影、电视剧评优,不能参加电影电视节,禁止其在黄金档播出或重播,甚至下一部作品的送审或将受限……有了这些强硬处罚措施,“脏烟灰缸奖”及其他影视控烟令,才能让影视创作者自觉承担减少嗜烟镜头的社会责任,最终砸碎“脏烟灰缸”。
据报道,在欧洲,很多国家直接将“电影中有吸烟镜头”的字样贴在海报上警示观众;泰国则以政府条令规定,对电视上放映的连续剧或影片中出现的吸烟画面用马赛克等方式加以处理;在美国加州,有专门对编导的培训,让他们意识到影视作品对青少年的影响……要善于借鉴各种好做法,采取有力措施将影视剧吸烟镜头减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