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最新消息:上海疫情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中国讯息网

上海疫情最新消息:上海疫情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

作者:中国讯息网 阅读量:10427585 发布时间:2022-04-01 23:36:39

在过去的一周里,上海迅速升温的疫情引起了全国的高度关注。3月24日上海新增无症状感染者突破1000后,几乎每天上升1000位数,3月30日首次小幅下降,前一天的5656降至5298。但卦哥家财经发现确诊病例还在持续上升,29日从前一天的96例倍增至326例,30日进一步增至355例。

疫情越来越严重,原本频繁发出不封城信号的上海官方于27日开始逐步收紧防疫措施。3月26日,上海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在疫情新闻发布会上捍卫了上海的不封城政策。当时说:“如果这个城市停下来,东海上就会多出很多漂在海上的国际货轮,就会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和全球的经济”。上海市民应有“大局观”。

第二天,市政府转向不封城政策,宣布启动新一轮“切块式、网格化核酸筛查”半封城措施。浦东区从3月28日起封控四天,浦西区从今天起封控四天。

在此之前,上海采取了对不同社区轮流封控的小规模滚动筛选。网友开玩笑说这是火锅里的九宫格,沿江分治的做法是鸳鸯锅。但也有人吐槽,现在上海疫情防控几乎乱成一锅粥。

29日,市政府进一步要求市民足不出户;30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上海市领导干部大会上指出,将采取“全域静态管理”尽快实现社会清零,此番舆论导致上海可能全面关闭的猜想;昨晚,上海宣布浦东部分原定今日解封的地方继续封锁。

上海政府开会表示,明天0点开始,离沪人员也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以及24小时内抗原检测阴性证明。上海市长龚正开会强调:“社会面和重点场所防控要紧而又紧,切实管控传播风险。”上海市委市政府昨天也发布致全市人民一封信,恳请市民理解政府工作,全力配合官方应急处置的各项措施。

前几日的“大局观论”本来是用来论证不封城策略的,但在半封城的状态下似乎也很适用。卦哥家觉得对于上海市民来说,封城期间适应各种生活不便,才是对他们大局观的真正考验。

上海宣布半封城后,出现了各种混乱,许多市民的生活几乎停止。浦东和浦西物资短缺,超市聚集,食品价格上涨,一些网民抱怨一些社区人力不足,社区物资包延迟配送。

魔都上海,经济规模居中国城市榜首,这几天最热门的话题是居民能否开锅,买菜难的情况多次登上热搜。有市民上网吐槽,买菜软件从早点到晚,只买得到20个馒头,还有人什么也抢不到。虽然政府称会向市民发放物资,但许多居民到今天也没等来“大礼包”。

上海蒙山菜场两颗白菜售价93元,虽然菜场后来澄清白菜有六公斤重,但菜价也达到7元一斤。菜品运输也有问题,小区不让进,居民不能出,小区外菜品不能买。

暂时的物资短缺可能是可以忍受的,但医疗资源短缺和医疗服务混乱挑战了上海居民的耐心极限。网上流传的一个视频中,两名妇女急切向一辆急救车上的医护人员寻求援助,想向他们借一台心脏除颤器(AED)救治已经没有心跳的哮喘老人,但医护人员坐在驾驶座上,多次拒绝。这次上海封城,卦哥家看到了人间的悲剧,国际大都市的人情冷漠。

“上海抗疫求助”的微博超话版块里,卦哥家看了下还有大量患者家属的求助信息,有肾衰急需透析的,有肿瘤病人急需治疗的,还有其它疾病需要做手术的。

一位名叫黄卫国的尿毒症患者昨天在微博上发布了他的身份证和手机号码,称他在冠状病诊断后错过了四次血液透析,目前全身肿胀,不能小便。他写道:“求求上海政府部门抓紧时间让我血透,救救我一命吧,我不能死,我上有老下有小,我要活下去”。

在收入方面对于需要工作的上海外地人来说卦哥家发现更是影响很大,特别是蓝领阶层,他们停工是没有收入的,吃饭都是问题。而上海有2500多万人口,这还不算事没统计上的。

上海还是1600多家金融机构的所在地,为了维护中国金融市场稳定,金融公司众多从业者被要求住在公司。人们睡在露营床上或通风不良的会议室的睡袋里,以获得一点隐私,而其他人则睡在办公桌旁。一些人在晚上吧交易大厅的监控摄像头挡住,然后在早上再次打开。

自部分封锁开始以来,中国股市和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大幅下滑,上海的一些中小银行几乎在没有紧急支持的情况下停业。与此同时,让基金经理在不同地点进行沟通会增加在管理多个账户时交叉核对交易的难度,并可能导致出错。就深圳上月封城就导致了招商证券断网一天投资者无法买卖的重大金融事件,一度演变成投资者社会群体事件,上海本次封城只是对A股走势造成影响而已。

具一位在封城区的交易员分享,他的一天通常从早上网上订购蔬菜开始,然后在交易时间就随便造势吃一些食物并开始工作,他帮助在家工作的同事执行交易,获得他们的授权和合规批准,并在市场收盘后参加在线路演和研讨会,工作到晚上10点,然后与家人进行视频通话。

上海采取的分区封控措施正在影响世界上最繁忙的集装箱运输港口,卦哥家查询数据发现,由于核酸检测能力不足,进入上海港口的集装箱车辆司机越来越少。许多司机离开上海,以免在返回家乡时接受强制隔离。一些航运运营商选择避开上海港,转到宁波和其他邻近的港口。

“比起奥密克戎,大家更怕被抓走”,这是微博上一个上海的网民的帖子,“被抓走”指的是被带到集中隔离点。卦哥家在网上发现大量人员发文说,隔离点环境恶劣,病床之间没有安全距离和隐私。一位住在世博会展览馆的网民说,这个地方的男人和女人混在一起住,早上没有提供早餐,厕所的卫生条件也很差。

对于这些遇到的问题,上海政府并没有给予回复如何处理,“大局观”在初期公布后,按过去特色就是不配合和有意见的就是会被扣上疫情违法的帽子。在过去中国各地出现封城大面积疫情时候,也会出现乱世用重法的通常做法,虽然面对封城难免会有人出现情绪问题,可不会被疏导和谅解,目前上海也是这个局面。

上海曾以精准防控被称为防疫优等生,但这波疫情失控加上社会一片质疑,给上海经济和政府在社会的形象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也让上海官员非常被动,但与其他城市不同上海还没有出现官员因防疫失当而撤职追责。李强亲自部署了上海的“全域静态管理”,表明上海官方决心采取类似封城的严厉措施,速度的解决疫情传播,做到社会零新增,这也应该是北京方面对上海的要求。

随着上海疫情的蔓延,“大局观论”在其他城市也开始热议。很多主张封城的网友认为,真正的大局观是尽快全面封城,加快清零,不要让中国其他地区面临疫情传播的风险,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大局观。

在上海,很多市民感受到了全国舆论对上海的压力,还觉得自己为全国抗击疫情付出了不平等的代价。他们的生活、生计甚至基本的医疗保障都受到了严重干扰,因此他们希望市政府放松政策。

中国疫情推迟了两年多,支持“与冠病共存”和“清零”的两派舆论阵营的分歧不断扩大,两派各有道理。

近期一个多月,多个发达国家都已经放开禁令,随便出入旅游和公众场合已经可以不用戴口罩。在这样的全球开放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融入疫后世界,中国必须学会与病毒共存,这已成为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

面对全球都在开放,中国的问题是是否准备好防疫转型?什么时候是最合适的转型时机?如何协调资源和抗疫能力参差不齐的地区?过程中哪些群体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如何平衡和安抚两极分化的舆论?

疫情爆发前,上海一直被视为防疫和基层治理的标杆。即使是这样的优等生,在探索新防疫模式的道路上也跌跌撞撞,中国整体转型的道路预计将艰难。在这条防疫道路上,卦哥家认为不管事上海内外都必须有更多的“大局观”,相互理解和同理可以缩小差异,为整个国家寻找到一个一起进步的路线。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上海疫情最新消息:上海疫情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