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21日召开2022年清明节祭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和殡葬服务机构坚决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要求,抓紧制定与当地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祭扫服务政策措施,严禁“一刀切”、简单化,既要避免出现聚集性疫情和规模性反弹,又要努力满足群众的祭扫需求。 (3月22日 《广州日报》)
眼下国内疫情又呈现多点暴发、多点频发、局部蔓延的态势,疫情防控绝不能松懈。可是,马上就要到清明节了,当疫情防控与清明祭扫叠加在一起的时候,如何处理好疫情防控与清明节祭扫的关系?就成了摆在各地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疫情胶着,各地政府部门重视疫情防控是应该的,这没有错。不过,我们也应该明白:清明是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所以,清明祭扫是民众的现实需求。现在,民政部明确指出,严禁“一刀切”、简单化,既要避免出现聚集性疫情和规模性反弹,又要努力满足群众的祭扫需求。这就是某些地方对疫情防控一刀切的做法说“No”!
的确,清明祭扫与疫情防控不是绝对的矛盾体。倘若疫情严重,民众有必要让渡权益,放弃亲临墓地祭扫,采取网上祭扫或者代扫墓的办法;如果不是疫情严重的地区,也可以满足民众清明祭扫的需求。当然,前提还是采取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避免出现聚集性疫情和疫情反弹。
现实中,一些地方政府及部门在应对疫情时手忙脚乱,害怕疫情反弹,成为惊弓之鸟,草木皆兵,“一刀切”地落实防控措施,甚至层层加码。这样的逻辑下,民众清明祭扫就成为了“不合理,不迫切”的需求,要为疫情防控让路,这当然属于过度索权。
其实,无论是能不能完全清明祭扫,各地都应做好清明祭扫的服务,特别是与清明祭扫相关的民政部门。比如各地陵园在坚守防疫政策的同时,做好劝导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比如做好清洁消毒;比如维持秩序,防范火灾;比如免费提供鲜花,等等。疫情严重的地区,最好能提供免费的祭扫,免除民众“祭扫”的后顾之忧。
清明祭扫杜绝防疫政策“一刀切”,尽可能地疫情防控与清明祭扫两不误,但愿这个提醒能说到各地政府部门的心里去。同时,也希望我们能度过一个安全、清朗的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