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退“超龄”农民工,也请打开一扇窗-中国讯息网

清退“超龄”农民工,也请打开一扇窗

作者:黄齐超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2-03-20 10:09:18

 超龄农民工正在逐步告别建筑工地。据报道,全国已有多个地区发文,进一步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用工年龄管理,一些地区明确规定禁止18周岁以下、60周岁以上男性及50周岁以上女性三类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从事建筑施工作业。调查显示,如今施工现场已经难寻60岁以上的农民工,甚至超过55岁的都极少。(3月18日《工人日报》 ) 

  一些地方之所以在建筑行业出台“超龄农民工”清退令,有两方面的考量:其一,这类群体的年龄大,精力、体力跟不上,从事建筑行业存在危险,容易发生意外。其二,国家的法律是“60岁退休”,超过60岁之后,无法签署劳动合同,无法缴纳工伤保险,“超龄”农民工就成了黑工。 

  如此权衡,确实是出于对老年农民工的关爱。然而,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些实际情况,比如,有一些农民工虽然超过60岁,但他们上有老人需要赡养,下有子女尚未成家,需要养家糊口。再者,60岁以上的农民工,大多数都是没有文化,没有技术,他们在建筑工地打工,或许工资不算高,但也可以挣些钱。 

  面对政府的建筑行业“超龄”清退令,一些在工地干了一辈子的农民工不解地说:“我还干得动,为什么不让我继续干下去?”,言语中透露出无奈和辛酸。事实上,不是“超龄”农民工不愿退休,实在是他们没有退休的资本。 

  从安全的角度,加强农民工的年龄管控,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也应充分考虑到“超龄”农民工的现实权益。笔者认为,那些出台清退令的地方政府,应当对此类劳动者特别关注,建立帮扶窗口,而不是一味冷漠无情地清退。比如,民政和劳动保障部门帮那些身体健康、有劳动意愿,但没有技能又无法转型的“超龄”农民工,找到合适的新岗位,体现城市的温情。 

  这个方面,上海就很人性化,作出了表率。上海总工会称,他们没有抛弃“超龄”农民工,而是提供了保安、保洁和物业等相对较轻松的工作;同时,他们将在劳动权益保障方面及时跟进,确保超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我们希望所有出台清退令的地方,都能对“超龄”农民工温柔以待。 

  淳朴善良勤劳的农民工,为城市建设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即便到了60岁,也愿退而不休。当清退令关上一扇门时,请为“超龄”农民工打开一扇窗。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清退“超龄”农民工,也请打开一扇窗”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