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心中有数,遇事不慌。”在基层工作的实践中,有些干部对标项目进展、应急处突、改革举措等具体问题的时候,常常是一脸懵懂,“大概”“好像”“或许”……“心中没数”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个问题不是小问题,而是责任意识、能力素养等方面欠缺的体现。如果我们不坚决摒弃,就容易决策失误、落实乏力而备受诟病。
国家政策要“有数”。“打铁还需自身硬”,基层干部不仅是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者、执行者,更是宣传教育者,要扮演好这个角色,这就要求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要加强自身理论和政策的学习贯彻,同时也要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勇气,对不理解的政策要及时补缺跟上,学以致用,特别是涉及基层低保评定、粮食直补等民生数据要“死记硬背”,做政策的“明白人”。倘若自己含糊不清,那我们怎么服务群众?只有我们做到了“心中有数”,才能政策自信,从而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
调查研究要有“路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我们的党员干部来自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的本分,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调查走访要带着真情实感去,“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在基层接地气冒热气,才能摸到活鱼,在与基层干部群众拉家常时,要主动打开心窝子,拉开话匣子,听他们“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好记性莫如烂笔头,重要事情要用笔记下来,全面准确掌握好第一手材料。只要我们“路数”得当,基层各方面的情况都会“八九不离十”,汇报时就会信手拈来。
解决问题要有“招数”。基层工作千头万绪,问题时时在变化,有时搞得人一筹莫展。问题出自基层,就要尽量消化在基层,万不得已不可矛盾上交。力不敌众,智不尽物。这就要求我们基层干部要有担当精神,解决问题要有“招数”,首先尊重基层工作规律,有些问题我们不能强行推进,而要先通过试点示范,提出灵活多样的生产生活策略;有时矛盾化解要“先难后易”打攻坚战,只有我们做到深入调查研究,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不停变换“招数”套路,才能切实解决基层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