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员民粹要有谱 港府难再派消费券-中国讯息网

议员民粹要有谱 港府难再派消费券

作者:中国讯息网 阅读量:14571712 发布时间:2022-01-17 17:12:31

港府日前推出第五轮防疫抗疫基金,各个政党乘势要求再加码向全民派发电子消费券,彰显其为市民争取更多好处,但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指社会对消费券的成效不一,且过去两年推出的多轮防疫纾困措施,对公共财政造成沉重压力,面对外围不明朗因素,未来又要进行多项重大基建,当局更须审慎理财,保留弹药以备不虞。

检视成本效益  应否作常规工具

连日来,立法会内不同政党议员纷纷要求陈茂波在下月公布的财政预算案再派消费券,金额不能少于上次的5000元(港元,下同,866新元),至少要加码至1万元,透过消费来促进经济和就业。

议员狮子开大口,明显是单凭漫天开价,以零成本的做法,慷政府之慨,为己增添政绩。在选举改革后诞生的新一届立法会,予人新人事、新作风、新气象,要为民干实事,当前政府收紧社交距离措施,多个行业被逼停业,议员们若能以此作为切入点向政府施压,成功游说财爷再派消费券,便可营造“有为”表现,可向选民邀功。

陈茂波连日来在不同场合,甚至在网志上,直接或间接表明难以再大派消费券。首先,全民派消费券犹如烧银纸,只要年满18岁便人人有份,固然可赢得掌声,短期对经济有一定刺激作用,但投入庞大资源,作用是否合乎成本效益却是见仁见智。当局预期消费券能提振GDP约0.7%,即以本财政年度GDP估计约2万8700元计,用360亿元消费券开支,可增加200亿元消费。港府宜尽快收集相关数据,检视消费券所带来的实质效益,是否值得将它当作提振经济的常规工具。同时,也要研究是否有其他措施,可更精准利用公共资源帮助最有需要帮助的人。

更重要是,在过去两年疫情期间,当局为救经济、保就业和纾民困,不惜动用财政储备推出多轮措施,让财赤大增,也使财储由疫前的逾1万1000亿元大减逾两成至8620亿元。可是,疫情反复,尤其冠病病毒不断变种,而美欧却采取与病毒共存政策,以致疫情持续爆发,并蔓延至香港和世界多地,何时才能受控大家都心里没底。港府无法像美欧般不断透过印银纸来撑经济,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财储不断缩水,更须善用公共财政资源。

绸缪基建融资  防范美收水冲击

外围另一不稳定性是,美国遏制中国的意图有增无减,香港夹在中美博弈的罅缝,难免被波及。再加上美国联储局已预告今年至少加息三次,并提早缩减资产负债表,料美元续走强,一旦资金从亚洲新兴市场抽走,相信港汇和港股将会大幅波动,港府为应对外围复杂多变的政经格局,更须审慎理财,保留一定财政储备作为港汇的防波堤,减低突如其来的冲击,确保金融稳定。

此外,特首林郑月娥继之前提出明日大屿愿景的大型填海工程后,去年在施政报告中提出将新界建设成北部都会区,与深圳打造“两城三圈”新格局,意味香港未来20年将会展开多项重大基建工程,单是明日大屿的初步造价逾六千亿元,而北部都会区未公布造价,陈茂波不但要筹谋预留款项,甚或要发债以及研究公私营合作空间,为这两大项目工程融资,故今后制订预算案更须审慎,绝不能过分开销。

议员们要有所表现是无可厚非,但不能过分民粹,须顾及香港实际情况,提出贴地建议。至于财爷面对的巨大挑战,须“睇餸食饭”(看菜吃饭),恪守审慎理财、应使则使原则,要理顺不同需要的缓急次序,平衡分配资源,并预留足够弹药,应对外围变化和疫情的冲击。

责任编辑:10008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议员民粹要有谱 港府难再派消费券”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