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的德国联邦大选中,对华政策曾是重要选战议题之一。反对党批评默克尔政府出于经济利益,对北京一味姑息迁就。
《法兰克福汇报》发表评论指出,三党联合政府虽然上台刚刚一周,但其对华政策的表述,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却有明显区别,三党对华立场的唯一共同点就是比选战期间温和了许多。这篇题为《德国的中国难题》的评论写道:
“自民党籍财政部长林德内强调说,‘中国市场对德国经济具有特殊的意义’。这句话显然道出了问题的实质。直截了当地说就是:在经济领域,德国已经对中国产生了依赖。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超级市场已成为德国第二大出口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德国联合政府中不同政党在对华政策问题上表现出的差异,也使一个令人不爽的问题被抬上了台面:对工业大国德国来说,中国这个……大客户难道已经变得不可或缺了吗?让事实来讲话,问题会变得简单得多。中国市场如此巨大,发展又如此迅猛,放弃中国业务完全不是一个选项。过去20年当中,德国的汽车、机械制造、电子技术以及化工产业,从中国的经济奇迹中获取了巨大的利润。
但简单强调中国市场的不可或缺性,也难免以偏概全。因为持这种观点的人显然忽视了中国商机带给德国经济的风险。中美之间的制度之争仍在继续。美国现任总统拜登对北京的措辞虽然有别于前任特朗普,但其贸易政策却完全延续了前任的强硬路线。而对华贸易战的实际目的则是要在地缘政治的争夺中占据上风。”
评论作者Marcus Theurer 认为,一旦贸易战激化,世界将被划分为两个相互对立的经济阵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中国为首的东方阵营。届时德国将面临选边站的难题。评论写道:
“欧洲自身也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还不至于沦为被两大阵营踢来踢去的皮球。但不能排除的是,欧洲和德国有朝一日会不得不在两大经济阵营间选边站。很难想象届时德国政府会站在中国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