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两岸正处于军事紧张之际,延宕多年的朝韩终战协议,却开始露出一线曙光。韩国总统文在寅任期虽然只剩下不到四个月,在国内也面临政权末期症候群,但他却把签署“终战协议”当成是他个人的历史使命,以他拿手的穿梭外交奋力地做最后一搏。日前,文在寅在澳洲正式宣布,美国、中国及朝鲜,原则上同意发表朝鲜战争终战宣言。
很多人也许会怀疑,朝鲜战争早已结束将近70年,为何要多此一举来签署“终战协议”?原来在1953年7月27日,由美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及朝鲜所签订的“朝鲜停战协定”,主要在以38度线设立军事分界线,形成现今朝鲜半岛南北分裂的状态;但三方之间并未签署“和平条约”,以国际法的角度上来看,朝鲜战争并未正式终结。当时在韩国总统李承晚的反对下,韩国也并未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这让朝韩之间大小军事冲突不断。
之前历史的错误下,朝韩未能签署终战协议,如今在3万美国大军进驻韩国,以及朝鲜积极发展核武下,再加上美中两大国的相互对抗,如何让韩朝美中四国坐下来签署终战协议,便成为文在寅的不可能任务。
文在寅在上台之初,抓住特朗普意欲以美朝领导人会谈,来提升自己外交声望的心理,积极以促成美朝对话来强化韩朝之间的和解。之后韩朝虽然签署板门店协议,但是随着美朝对话的破裂,韩朝协议自然也随之风消云散。如今美国总统虽然从特朗普转为拜登,但在拜登坚持先弃核、再对话的原则下,再加上美国的抗中力道也仍未减缓,文在寅想要再次重作冯妇,难度自然日渐升高。
首先是美国的态度,美国虽然希望朝鲜半岛情势缓和,但在朝鲜积极发展核武下,金正恩政权已成为东北亚安全的最大威胁。对美国来说,签署终战协议意味着美韩军事同盟失去了作用,朝鲜更有理由要求驻韩美军撤离。在韩国为美国围堵中国、对抗朝鲜的最前沿下,驻韩美军的撤离,无疑让美国对朝鲜半岛失去影响力,也让美国失去对中国讨价还价的筹码,这是美国一直反对签署终战协议的主要原因。
其次是朝鲜的因素,在文在寅于年中抛出签署终战协议之后,朝鲜一开始表示反对,之后金正恩透过传声筒金与正释出善意,表示朝鲜可以考虑与韩国签署终战协议,但前提是美国必须要先放弃对朝鲜的“敌对态度”,而所谓的“敌对”,自然是指美国必须要与朝鲜进行对话,同时美韩也必须要终止敌对性的军事演习,并解除联合国对朝鲜的经济制裁,这并不符合拜登要求朝鲜必须先弃核在谈判的政治底线。
最后是中国的态度,中国是美朝两国之外,最支持签署朝鲜半岛终战协议的国家。在美中两国对抗日益升高下,中国可以打朝鲜牌,利用半岛问题来提高对美国的谈判筹码,同时签署终战协议有利于中国填补美国撤离之后的军事真空,强化中国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力。
由此可见,终战协议虽然是朝鲜半岛迈向和平的重要里程碑,但是美中朝等三国却是各怀鬼胎,希望从中获取政治利益最大化。美国希望透过终战协议让朝鲜完成弃核,达成半岛无核化目标;朝鲜则要以终战协议作为与美国谈判的筹码,以达到解除经济制裁的目标;中国则要利用终战协议为筹码,作为抗衡美国的政治筹码,并扩大在半岛的政治影响力。反观力推和平协议的文在寅,却必须要处处看着大国的脸色,这是小国的政治悲哀。
从韩国看看台湾,当今的台湾,何尝不是美国-中国大陆之间的交易筹码?而朝鲜半岛终战协议,究竟是迈向和平前的交易?还是与朝鲜的魔鬼协议?大家都在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