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冠状病毒疫情肆虐的情况下,马六甲即将举行州选举。马六甲的政治变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马来西亚政坛近月来的持续动荡。
马国去年初发生喜来登政变后,慕尤丁当上首相,他所领导的土著团结党顺理成章主导执政联盟。这对巫统来说很不是滋味,因为巫统同属执政联盟,国会议员较多,而且在2018年大选前曾主导马国政府超过半世纪。
巫统不久后动作多多,要把慕尤丁拉下台,但还是要把土团党留在执政联盟内,以获得国会过半数议员支持继续执政。
慕尤丁不是省油的灯,不惜透过多项破坏宪法传统的政治手段,包括颁布紧急状态、借故不召开国会等,力挡巫统的猛烈政治攻势。巫统出身也当过巫统二把手的慕尤丁,以政治及其他方面的甜头,力图分化坚持跟他对着干的巫统主流兼官司缠身派。
到任期的最后几个月,慕尤丁更使出釜底抽薪的招数,委任巫统副主席伊斯迈沙比里为副首相。伊斯迈不是巫统主流属意的人选,所以这一招深化了巫统的内部派系斗争。
慕尤丁后来在各界压力下,不得不下台。巫统力图保住一个由该党所主导的马来人—回教徒政权,勉强接受伊斯迈出任新首相,但埋下了巫统几乎肯定会在不久的将来爆发另一轮党争的种子。
伊斯迈虽贵为首相,但在巫统党内顶多是三把手,总不能凡事都向党主席阿末扎希请示,才能施政。换句话说,伊斯迈迟早必须争取巫统党主席一职,以便党政合一,顺利施政。
伊斯迈问鼎党魁越早越好,最好在下一届全国大选前完成,才能掌控各选区候选人的提名权,进一步部署人事来巩固自己在党内的政治权力。除此之外,伊斯迈以其好好先生的形象,成功拉拢到土团党对他的支持,甚至希盟也与他签订合作协议,有条件地支持他所领导的政府。
伊斯迈这一切巧妙政治举措,力图保住党魁一职的阿末扎希当然也看在眼里,所以巫统派系斗争在明年党选前已逐步浮上台面,虽然主要派系的头头们表面上还是客客气气的。
巫统高层斗争也引发党内中下层各路人马的蠢蠢欲动,一方面企图在高层相互角力自顾不暇之际,趁虚而入争取上位;另一方面在高层鼓动下发动政治攻势,以削弱敌对派系。
马六甲这一次的政治风波,应该在更大的政治背景下解读。甲州巫统籍的前州务大臣企图在党争一触即发的敏感时间,趁机拉下同党的现任州务大臣,希望重夺大臣之位。因此,该前大臣联同巫统、土团党与无党籍的三名州议员宣布不再支持现任大臣,导致甲州政府失去州议会多数支持而倒台。
由于这个宣布是在希盟政要的陪同下作出的,所以有关希盟主导甲州政变要重新上台的传言立时四起。无论如何,甲州现任大臣决定解散州议会举行州选,而非拱手让出州政府的执政权。
甲州州选也马上曝露出巫统与土团党之间暗流汹涌的对立。巫统在上届州选虽然未能赢回州政权,但赢得近半的议席,反观当时还是希盟成员的土团党只赢得区区几个席位。喜来登政变后,希盟几个州议员转为支持巫统与土团党,巫统成功夺回甲州政权。
土团党却狮子开大口,要巫统让出一些州议席给土团党竞选,否则会与巫统全面对打。其实土团党的基本盘不强也不深,难以分散巫统的铁票,根本没有政治筹码与巫统谈判。若与巫统对着干,能否保住按柜金都成问题。
从巫统的角度来看,土团党不仅要趁机夺走巫统可获席位,还要巫统动员庞大的竞选机器与支持者为它助选才能获胜,天下岂有如此便宜的事呢?
土团党胆敢向巫统叫阵要席位,仗的其实也是近月来与巫统越走越远,与土团党越走越近的伊斯兰党的撑腰。伊党一方面要壮大土团党来制衡巫统传统上的政治跋扈,另一方面也与宗教观念颇为强烈的慕尤丁惺惺相惜,认为土团党更能促使马国早日迈向伊党梦寐以求的神权治国模式,所以日渐疏远近年来已更注重政治与其他利益分配的巫统。
伊党在乡区选区的支持率虽未及巫统,却有不容忽视的优势,过去选战成绩也显示,巫统与希盟在多个选区以细微多数票胜出。如果伊党全力支持土团党,或亲自上阵对垒巫统及希盟,形成三角战搅局,最后鹿死谁手还是个未知数,尽管这也意味着巫统与伊党之间两败俱伤,最终完全切割。
不过不到提名日,这几个马来人回教徒为主的政党,是否能基于马来人大团结或马来人议程等理念,最后达至选举合作协议还不好说,但这场州选举最终怎么打,将为我们预示联邦大选的合纵连横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