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生萌芽,到“荞麦疯长”,“剧本杀”仅用了短短三四年的时间,就成为了当下年轻人社交休闲的新风口。“小黑探”内容事业部负责人林锐向记者展示了平台最新推出的一套剧本——《春天的故事》。令人感到新奇的是,该剧本是以改革开放作为创作主题所撰写的故事。(《成都商报》10月19日)
“剧本杀”被称为“谋杀之谜”。许多新手玩家由此望文生义,认为剧本杀就是“找凶手”。实际上,除了“推凶本”,剧本杀还有“欢乐向”“机制向”“恐怖本”“情感本”等诸多类型。甚至“找凶手”已不是剧本杀的主流玩法。与此同时,我们可以注意到,相较于其他类型,革命斗争、党史军史等红色题材的剧本杀似乎却不多见。
可能受刻板印象影响,一些剧本杀内容创作者认为,涉及党政相关的内容创作,与尔虞我诈、谋杀暴力等剧本杀传统要素绝缘,塑造红色背景人物不能添加任何“负能量”成分。实际上,在被革命烽火渲染的那段红色岁月中,革命先烈与反动势力斗争形势远比现今的电影电视剧要惨烈得多,有许多地下工作故事就是活生生的剧本杀案例。通过剧本杀游戏,回顾革命艰辛,何尝不是一种教育过程?
进一步来看,剧本杀行业内容创作从“粗放”进入“精细”,在内容上创新避不可免。剧本杀完全可以脱离“找凶手”这样的传统套路,进阶到“找贪官”“反黑恶”这样的“正邪斗争”游戏历程,或许还可以通过“找典型”“寻功勋”同类的故事,在深度体验中,感受革命先烈的不易。配合剧本杀大型实景,游戏环节也能添加红色革命场景,让玩家在高粱地中、戈壁滩上、炼钢厂里感受革命情怀。
剧本杀行业发展应当丰富内容创作环境,鼓励红色经典内容的加入,拓展剧本杀游戏体验,让剧本杀不局限于90后00后年轻人,可以走向60后70后等上一辈玩家。让“大龄玩家”在游戏中,回顾儿时的红色风光,感受打败“南霸天”“座山雕”“八姑”“梅姨”等反动人物的快乐。引入红色剧本杀进入高校进入党校,拓宽不同年龄层群体的加入,使剧本杀的发展面更加宽广。
剧本杀既可以是游戏,也可以是课堂。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用辩证的积极地创新的眼光看待这类新型游戏类型。挖掘剧本杀的游戏魅力,让父子、师生、同志同事同场景游玩,对社会文化发展来说,未必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