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工”时代到了终结的时候!-中国讯息网

中国“农民工”时代到了终结的时候!

作者:中国讯息网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1-10-09 13:23:44

作为全国经济发展带头大哥的深圳,40多年来都是大胆尝试,即使近20年互联网大肆发展的时代,深圳跟随大趋势的变化也是引领全国。近期深圳人大代表提出了“政府倡导各方媒体在宣传上不使用‘农民工’等歧视性语言,让从业者有尊严”这一建议。

过去思想开放的激进人士也批判过中国的“农民工”舆论现象,一直没有官方的正面回复,但这次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近日答复称,“我市虽不能要求本地媒体不使用‘农民工’表述,但也将结合深圳实际,引导新闻媒体多使用‘来深建设者’表述”。 卦哥家认为这是一大进步,将这个问题摆上了台面来讨论。

所谓“农民工”,是指在城市从事非农业工作的农业户口工人。在人们的印象中,是那些在城市做最苦最累的工作,却拿着微薄的工资,没有固定的地方的农民。然而,今年的多个政策却让当代年轻人,包括卦哥家小编自己,都改变了对“农民工”的印象。

前不久人社部发布2020年北京市外来新生代农民工监测报告,报告中的表达词语,引发了整个互联网行业和财经金融业的轰动:“就业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新生代农民工占比大幅提高”。一句话,把小编也定义成了“农民工”,动不动非要给人扣个帽子,在21世纪20年代的今天实在是不可思议,撰写报告的人社部公务员内心可想而知是多么的高高在上,居然还歧视比他收入高N倍的高科技工作者和金融从业者。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喊了多年了,思维僵化的体制之人还在想办法给人扣帽子。

除了这个,还有官媒经常报道地方领导春节去各地视察,说是去慰问农民工,但实际慰问的就是年薪百万甚至数百万的企业高管。因为高管也来自外地,虽然拿着高薪,但也逃脱不了农民的户籍身份,因为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工是以户籍来定义的。是指户籍仍在农村、进入城市工作、在当地或异地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者。

很多人会说,只是一个名字。如果农民工的待遇不断提高,农民工的社会待遇也提高了,改名字有什么关系?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举个例子。一个人小时候叫黑狗,亲戚朋友都这么叫,大家都会觉得正常,到了学校还能叫吗?如果人家工作后社会地位高了,你叫他黑狗,恐怕就是绝交了。这个比喻也许不对,但原因是一样的,有些媒体和地方政府现在说什么“农民工二代”、“农民工三代”,这就更是继续给人扣一个帽子。

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职位贵贱之分,任何职业都是光荣的。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护农民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除了《劳动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为“农民工”提供保障,还有《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保障措施。虽然各地方执法部门存在嫌弃麻烦不依法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渎职情况,但也只是个例,996等各种压榨劳动者的现象今年最高法也已经宣判多例,给各地执法部门和地方法院宣判带来参考依据。

劳动是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随着时代的发展,被打上鲜明时代烙印的“农民工”身份发生了代际变化,告别了公众对他们的传统印象。使用“农民工”一词是否合适,《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主要媒体在报道中对“农民工”群体目前还是使用“农民工”表述。2019年12月4日国务院第73次常务会议通过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也采纳了“农民工”表述。所以现在法规和媒体都还在使用“农民工”,要改变要从高层开始进行,要不就是从新界定,不要把高技术人员和信息科技互联网高级从业者都称谓“农民工”,否则对于普通的真正需要帮助的工人会带来不利影响。

目前的“农民工”的界定已经遇到了问题,有些开放前沿的官方政府及新闻媒体已经不跟随中央媒体报道,地方开始使用“新产业工人”“新市民”等词汇替代“农民工”的报道,这都是一大进步。比如这次引起全国性讨论的深圳,就是使用“来深建设者”新称呼,深圳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重镇还存在大量的工厂制造业,存在着大量的密集型制造业工人。面对“农民工”和“深建设者”这两个名字,哪个好相比你也有答案。

其实对于“农民工”称呼问题,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城市,广东一直做在全国前列。早在2007年全国两会上,时任广东省作协副主席吕雷提交了取消“农民工”统一称“工人”的建议。还有2008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王填认为“农民工”这一称呼不合时宜,应该取消。2012年八位律师、学者向国务院寄出《公民建议书》,认为“农民工”称谓存有歧视应该改正。

“农民工”是中国城乡二元体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涌现出来的新型劳动力。农民工这个称号最早是80年代初社会学家张雨林教授提出的,从2004年开始被互联网给炒作起来,最终也被官方文件所采纳。“农民工”一词蕴含的“歧视”是历史造成的,卦哥家相信改名后很多人潜意识的“歧视”感可能就会在逐渐消失,历史的错误不能在共同富裕的重要发展期让这个称谓继续错下去。

深圳率先用“来深建设者”替代农民工,传递出这座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经济中心的城市蕴含的尊重和价值认同。深圳的包容也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口号已经喊了多年,相信深圳的带头可以引起中央的重视,早点纠正历史的错误。

期待有一天“农民工”这个词,从各大媒体特别官媒的报道中早点消失。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中国“农民工”时代到了终结的时候!”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