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年以来,高层进行了一系列的行业的整顿风暴,陆续发表了50多项反垄断、网络安全、教育双减、娱乐圈等领域的新规定,力量大、规模广、频率快、前所未有。这一系列措施引起了市场的恐慌、投资者的抛售潮,造成海内外相关股票大跌,卦哥家财经也发布过多次文章。
我国为什么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频繁重拳整顿市场和社会秩序?我们也许可以从中国面临的国内压力和国内困难中解决问题。我们应该通过出口来促进国内工业化,但这种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当国外需求减弱时,国内工业产品就会过剩,当目标集中在满足海外需求时,很容易忽视国内经济的内部整合和质量提升。虽然中国的产业链体系庞大,但高端关键领域仍然严重依赖发达国家。美国供应链和技术脱钩的威胁越来越明显,我国经济的弊端已经显现。
正所谓有的企业很大,大得让人只能望其项背,却未必是赢家。有的企业效益很好,利润很高,是标准的赢家,却未必是胜者。有的企业可能营业额不是最大、利润也不是最高,却是真正的胜者。因为,它们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代表了中国企业必须追求的目标。
我国现在的应对策略是建立完善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在此基础上参与国际经济循环。一方面可以提高国内发展质量,同时保持应对美国打压的底线。中国双循环的新发展理念是重要的发展战略转变,将深刻影响全国发展模式,积极参与和促进全球经济循环的自由经济体系。
然而,实现这种新的发展模式最重要的挑战是全面的制度建设,特别是法制化、市场机制的完善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高。这种高质量的制度和经济运行环境在我国过去的发展中是缺乏的。也就是说,中国面对这些问题改善的话需要加快体制改革,不然没办法。
我们看中国目前面临的外界挑战,就能更好地理解制度建设的迫切性。美国对我国的压迫将是长期的,这是中国未来发展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中国无法控制外部环境的变化,但中国国内的发展基本上是可以控制的。中国现在的方法是以可以掌控的发展,应对来自欧美不确定因素的对立。
目前,由于美国国内政治分裂和冠状病疫情失控,美国政府不得不专注于自己,无法在短时间内对中国实施更大的打击。但一旦美国国内形势稳定,预计将增加对中国的封锁。中国正在充分利用这个窗口期练习内部技能,巩固发展基础,应对美国接下来的打击。这次对各个行业的整顿,证明了我国高层已经开始为未来布局。
中国的内部挑战也来自于社会问题。早期,中国提出了两步发展战略:先让部分人富起来,再带动大家共同富起来。在过去的40年里,一些人确实先富起来,但也造成了巨大的贫富差距。医疗、教育、住房等领域的过度市场化,造成老百姓生活成本加大,成为压在中国人身上的三座大山。这些问题造成年轻人在努力也没有未来,不愿意努力造成全社会躺平现象,法制的不完善也无法保障劳动者,造成加班没加班费,法律成摆设。
严重的社会不公正阻碍了社会的纵向流动,尤其是低收入家庭的年轻人,普遍感到无力和无望,不得不选择躺平。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国内消费和国内经济周期,也动摇了中国几千年来社会稳定的基石。生活成本的上涨也导致人力成本上涨,经济的发展稳定已经出现问题。
因此,中国监管的矛头指向了人们抱怨的社会领域,最近政府又提出建立第三次分配制度,这些政策的目的是缓解社会矛盾。相关方面,中国监管部门开始限制教育和医疗行业的过度资本化,一方面想减缓人民生活压力,同时卦哥家认为国家战略也将把这笔钱转移到工业4.0产业链和科技领域。
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中中国倾向于跟随美国模式,然而随着美国试图在供应链和技术领域与中国脱钩,我国意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随着全球冠状病的普及,中国充分发挥了其巨大的制造业优势,让中国尝到了制造业强大的优势。
因此,中国的工业发展接下来卦哥认为将更倾向于德国模式,注重制造业的发展。从这种认识出发,我国加强了对住房、医疗、文化等领域的监管,限制了资本在这些领域的过度扩张,使金融回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核心的轨道。
大家都已经看到,世界上对我国最近的一系列新监管法规有很多负面评价,但从中国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监管措施可能是非常必要的。熟悉中国发展进程的人都知道,中国现行的制度和体制还不完善,要及时进行大幅度改革是大势所趋。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到现在,各类官商利益集团盘根错节,单靠我国内部的力量去推动制度建设已经远远不够了,引入外部压力倒逼国内改革已变得特别重要。
中国发展经济的政策趋势没有改变。只是与以往不同的是,中国将更加注重规则和秩序。最近出台的一系列监管措施应该被视为中国长期制度建设的一部分,其目的不是抑制市场的力量,而是使市场处于公平竞争的环境中。相信未来的中国经济肯定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