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清理负面有害信息15万余条,处置违规账号4000余个,关闭问题群组1300余个……这是中央网信办正在开展的“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专项整治旨在规范和引导粉丝群体理性追星。(2021年8月13日 人民日报)
从粉丝为爱豆投票倾倒酸奶,到某顶流涉嫌犯罪时依然有不少粉丝已经是非不分,直呼“不相信父母,只相信哥哥”、“没事,我们可以筹钱”,还有非法集资,未成年人打榜,等等已经在说明这个“饭圈”已经亟待整治,如果倡导劝说已经不管用,那么必须“动真格”。
平台整改“动真格”。虽然早在很久以前,一些平台已经响应相关规定,出具了一些整改的规则,改变了打榜方式,但是本质上却是换汤不换药,还是得需要“粉丝”打榜,所以平台的整改必须“动真格”。因为平台整改规范是杜绝打榜产业链形成的有效途径,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打榜”而发生的一些矛盾冲突。但是因为平台也是在这样灰色“产业链”下获益的一方,所以在出具相关规定后,相关部门必须做到真监督,真整改,不能让换汤不换药的方式蒙混过关。
过度“炒作”“动真格”。“以爱之名”制造话题、炒作热度,到雇佣网络水军“养号”控评,从集资应援搞“扭蛋”“抽卡”,到以“限时比拼”诱导青少年“借贷追星”,喧嚣的“饭圈”背后,是一条不择手段打造“顶流”、利用流量大肆敛财的灰色产业链。这样的产业链下,不良艺人把粉丝文化变成了大肆攫取利益的工具。笔者认为应该出具相关的法律法规,凡是过度“包装”、炒作,甚至是巧立名目的集资的,应该予以处罚,凡是那些利用未成年人从事相关活动的,更应该从重处罚。
倡导不够,法律“动真格”。现在在一种“爹不亲,娘不亲,只有我家哥哥亲”的畸形观念下,一些年轻人为了追星,耗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精力,比如一度出现的应援爱豆疯狂倒奶的丑闻,这种极端的追星已经为广大的家长以及社会敲响了警钟。这样的文化圈,已经在腐蚀我们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任何人想要荼毒、玷污他们的成长环境都是不允许的。所以我们应该及时保护起我们祖国的“花朵”,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还是社会的各个阶层都有义务去帮助去劝导,去导正他们的价值观。如果倡导不管用,法律来帮忙,应该出具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屡劝不改的“迷途”青年,不妨用另一种形式来强制帮助改正。
饭圈文化其弊端之大,其危害之大,已经不容忽视,保护祖国“未来的花朵”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整治饭圈必须有猛药去疴的决心,要敢于“动真格”,让那些“饭圈文化”失去“鼓动”之手,净化圈内空气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