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崇洋地名也是提升文化自信-中国讯息网

整改崇洋地名也是提升文化自信

作者:刘颂寒 阅读量:12072530 发布时间:2019-06-19 10:11:18

      近日,海南省、河北省、广东省等全国多地民政部门列出不规范地名清单,多个建筑物、居民小区等被认定取名不规范,理由包括“怪异难懂”“刻意夸大”“封建色彩”“崇洋媚外”等。

  阳光巴洛克小区、珊瑚宫殿、中央大道,这些看似高大上的洋地名,其实很多都是建筑物、居民小区的名称。此次,多个部门联手整治不规范地名,推动小区更名,就是为了倡导文化自信。 

  洋地名之所以会屡禁不止,就是在于一些地方的人迷信“洋文化”。在他们眼中,外国的月亮会比较圆,即便自己不能身在外国,也要让自己居住的地方透露出一股浓浓的洋味,以表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明明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却有这么多数不胜数的洋地名。归根结底来说,还是民族文化不自信。觉得中国的文化“土气”,只有洋地名才能显示出自己的高大上。也正是出于这种认知,许多开发商都喜欢给自己开发的小区冠以“洋名字”。此次,多部门联合整治,就是为了刹住这股崇洋风。 

  当然,改地名绝不是说以后换一个叫法这么简单。小区更改名字,必然牵扯到整个小区的户口本上的地址更换。所以,要改变洋地名,首先还需要加强相关手续变更的便利性。这需要民政部门能够制定相应的变更办法,同时方便小区居民的办理。只有如此,才能让整改洋地名获得公众的认可。 

  对于整改洋地名而言,这是在公共领域上的一种倡导文化自信。那些说起来高大上的洋地名,整改起来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不可争议的事实。既然事后的整改洋地名如此劳民伤财,就更应该加大事前的预警。对于这类洋地名的审核,更应该要严格。绝对不能再走审核通过洋地名,事后进行整改的老路了。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的根本,如果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民族文化都缺乏了自信,这将会是一个民族可怕的灾难。明明身处于中国的土地上,却屡见不鲜的出现一个又一个拗口的洋地名,这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其中,缺乏对民族文化的认同,盲目崇拜洋文化和洋地名,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 

  并不是全盘否认外国的文化,只是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如果丢失了自己的民族文化自信,恐怕取再多的洋地名,也未必能够让人觉得高大上。此次,多部门联合整治洋地名,也是为了提振公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责任编辑:XW139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整改崇洋地名也是提升文化自信”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