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中国通胀率2021年还太低,还需要增长!-中国讯息网

深度:中国通胀率2021年还太低,还需要增长!

作者:中国讯息网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1-07-08 17:00:42

最近,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的价格上涨,令全球市场感到不安,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数十年来的低通胀,甚至通缩。但至少在中国,卦哥家财经认为通胀并不是一件坏事。

在美国,由于在冠状病毒爆发期间政府的大量开支,民众开始担心这一举措将对财政造成不利影响,近期的价格数据加深了对此的担忧。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在四月份同比上涨4.2%,这是自2008年以来的最大增幅。另外,4月的月涨幅也从3月的0.6%加速到了0.8,虽然五月份下降到0.6%。制造商的价格指数(PPI)也在上升,从一年前的185.5上升到了四月的217.5。

这些数据增加了美联储收紧超宽松货币政策的压力。然而,美联储主席杰鲍威尔在4月份强调,央行离取消货币支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即使这意味着暂时允许通货膨胀超过2%。这应该会让市场平静下来,虽然很多经济学家仍然坚信美联储高估了自己长期控制通货膨胀的能力。

而在中国,卦哥家跟进数据发现,四月的年度消费者物价指数比三月份上涨0.4%,比去年同期上升了0.9%。此外,4月 PPI同比增长6.8%,超过2017年10月以来的最大增幅。5月 CPI和PPI进一步上涨,并出现分化,分别上涨1.3%和9%。

不过,中国市场基本保持平静。因为中国经济学家对第二季经济增长势头减弱的担忧远远超过通货膨胀,中国财政和货币政策制定者几乎没有采取控制流动性的压力。

有很好的理由:虽然 CPI比去年同期上升1.3%,但5月份却下降了0.2%,核心 CPI仅上升0.9%。

中国PPI的大幅上涨是由于中国生产商正准备应对疫情后需求猛增,根据卦哥家调查发现上游供应商是首先采取动作的,争相储备原材料和化石燃料。这就是为什么铜、煤、铁矿石、铝等大宗商品的价格从3月份开始呈现两位数的上涨。

然而,由于冠状病毒疫情的复苏刚刚开始,对最终产品(尤其是消费品)的需求仍然低迷。这解释了消费物价指数与PPI涨幅差距越来越大的原因。在供应链中下游的制成品制造商不能把增加的投入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和投资者。计算机芯片的囤积和政府可持续发展议程等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 PPI和 CPI之间的差异。

卦哥家认为,PPI的飙升只是过渡性的,可能已经达到了顶峰。但是,即使继续上升,也不必惊慌,因为最近的上升只能弥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损失。另外,在最近的上升之前,中国经历了多年的PPI通缩。

不管怎样,卦哥家财经认为, PPI的飙升不大可能导致CPI的大幅上涨。对中国来说,这应该是个好消息,说明中国不必害怕高通货膨胀。但是这种情况实际上应该是中国所担心的,因为中国经济需要更多的通胀。

价格传递的缺失使得消费通货膨胀保持在较低水平,挤压了下游厂商的利润,即使上游行业受益于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这损害了消费和投资,最终损害了经济增长。为什么?作为一个人均收入略高于1万美元的发展经济体,中国比欧美国家更容易承受高通胀。

考虑到这一点,卦哥家一直发文呼吁中国政府应该采取更加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提振消费通胀。不像美国、欧洲和日本,中国在疫情爆发时没有采取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广义货币供应(M2)五月份增长8.3%,高于4月,但是较去年同期下降2.8个百分点。全国一般公共支出仅增长3.8%,而2021年头四个月全国一般公共收入增长25.5%。

过于担心的政策导致了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减弱,如今,出口又一次成为增长的推动力,而且中国一直试图打破这种不可持续的模式。

金融和货币扩张对扭转上述趋势大有帮助,经过公司恢复盈利和增长回归正轨,卦哥认为通胀最终将稳定在积极、安全的水平。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深度:中国通胀率2021年还太低,还需要增长!”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