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特稿:千人之诺诺 有待万人之谔谔-中国讯息网

台湾特稿:千人之诺诺 有待万人之谔谔

作者:严震生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1-06-28 16:35:38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传》是“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最早的出处,苏轼也曾在《讲田友直字序》使用类似的“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大意都是众多唯唯诺诺的人,不如一名诤谏之士的正直言论可贵。

台湾社会目前面临新冠疫情的严峻挑战,原本以为是政府的超前部署让我们享有一年多不被隔离的自由,但瞬间这项奢侈不再。老百姓顿时发现我们防疫中心的慢半拍反应,不仅没有做到普筛及採购足够的疫苗,同时还不断地甩锅,也未向造成疫情扩散,诚挚地向老百姓道歉。透过社群网络的大内宣及早已失去监督功能、失职媒体的配合,我们看到的是执政党的立法委员,竟然没有一个愿意支持对包括公开“三加十一”会议纪录在内的八大提案,而是选择进行全面封杀。当然,台湾社会仍然不乏谴责执政团队的声音,但很容易被扭曲抹红,而失去了暮鼓晨钟的作用。

台湾谔谔之士的或缺,当然有其原因。在过去四分之一世纪台湾民主化的过程中,或许是过去威权时代缺乏言论自由或是参加选举的机会,因此一旦开放,就出现百花齐放、百鸟齐鸣的现象。许多关心政治发展者,透过各项公共的言论空间,表达他们的看法及建议,其中不乏想要从政者,因此其言论就有可能仅是回应某一政党的政治立场或意识形态,而不再客观中立。换句话说,过去威权时代,那些在体制外关心民主发展或对政策实施进行批判者,许多被视为公正人士。在参政机会开放后,他们因怀有政治企图心,发言或论述经常是配合政党的特定立场,而不再客观。换句话说,社会公正人士在台湾的民主时代,已成为濒临绝种的动物。

部分拥有专业的知识分子,因怀有理想,看似客观公正,而被政党招手,进入行政部门或成为民意代表。然而他们从政后,往往发言前后矛盾。由于放弃先前对相关议题的立场或坚持,因此他们已不再受到信任。由于其中有不少是学者或具有社运背景,因此民众还会对他们有所期待,但却发现他们从政后,早已没有理想可言,遑论知识分子的风骨。对这类的民意代表或政府官员来说,在新冠疫情肆虐台湾之际的发言或是投票行为,还真是令人感到失望与愤怒。

威权时代的台湾,被视为一言堂,媒体虽然偶而还能够反映民意,但对政府的监督有限。民主时代的台湾,我们享有的新闻及言论自由,确实让社会更有能力监督政府。不过,在意识形态和政党势力逐渐渗透到媒体后,它们不仅没有扮演好监督的角色,甚至成为政府或政党的代言人。小市民原先还可以透过社群媒体表达意见,对政府政策形成压力,但也因为网军的出现,让这个平台变质。

在许多学者及媒体人都成为诺诺者之际,我们若期待靠一位谔谔之士就能改变这个现象,基本上就是缘木求鱼、不切实际。今日唯一让掌权者谦卑的仅有选票和民调而已,同时这些意见的表达不能单单来自各党的基本盘,而必须有成千上万的独立选民(台湾已经没有多少无政党倾向的中间选民,这裡指的是能够独立思考、不因有意识形态而无法做自主判断的选民)站出来,表达他们的看法,才能使执政者不至于一意孤行,让那些前后矛盾、自失立场的官员及民意代表若还有基本的道德感和羞耻心,能够看到一般百姓的需要。千人之诺诺,有待万人之谔谔,方能改变台湾目前的困境。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台湾特稿:千人之诺诺 有待万人之谔谔”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