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包装”是重“面子”、轻“里子”-中国讯息网

“过度包装”是重“面子”、轻“里子”

作者:李丁乔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1-06-16 16:57:11

 在端午节期间的市场上,凡是留心的人都会发现,一些外表包装得“高大上”的粽子价格奇高,粽子个数不多,而且用料也非常普通,但就是因为过度包装的原因,一个普通的粽子却卖到了不普通的价格。粽子如此,我们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工作亦是如此。 

  俗话说,人靠衣服马靠鞍,指的就是穿上得体的衣服,人会显得格外精神,而马配上一副讲究的鞍鞯,也会显得格外俊美。诚然,外表适当地装饰美化的确能够给人留以美好印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罔顾实际地浓妆艳抹,那样只会弄巧成拙,让原本朴素无华的外表变得一塌糊涂。当前,很多工作都在讲究“总结提炼”、追求“包装打造”。比如,某个点位稍微有些出众,为了迎接上级考察调研,也为了提升“亮点”、增加“看点”,连夜粉墙刷瓦、种树栽花、创新机制、清理整顿,下足了“面子”功夫,却忽视“里子”内涵。再比如,某项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工作准备被上级用以推广,为了增加这项工作的“创新度”,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提炼”、几度“翻新”,最终实现了“新上加新”,总结材料可谓“美不胜收”,而实际上大部分的创新仍然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以上种种做法,都属于“过度包装”,典型的重“面子”、轻“里子”,说到底,还是政绩观偏差所致。 

  常言道,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颜面固然重要,但是只做“表面文章”,“过度包装”的“面子”迟早会露出原形,经不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党中央三令五申,强调不搞“表面文章”、杜绝“政绩工程”,并且要求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但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实践中,在一些领导干部的操作中,爱慕虚荣赛过脚踏实地,急功近利胜过实事求是,甚至不惜通过弄虚作假来“锦上添花”。这些行为,既浪费财力物力,又违背实事规律,更无助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当休矣。 

  文章写得好不好,靠的是写作技能;工作干得好不好,靠的是实干担当,不能以前者的优势来弥补后者的不足,工作创新不是写出来的,“里子”的内涵也不是光鲜的“面子”能够掩饰并取代的,与其挖空心思搞“包装”、搞“粉饰”,不如俯下身子去实践、去探索,对照要求查漏补缺,对标先进追赶比超,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既修饰“面子”,更涵养“里子”,让工作从内而外焕发出新的光彩。这就需要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端正事业观、价值观、政绩观,不断锤炼实干、担当、进取的工作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根本原则,因地制宜、因应施策,用实绩实效推动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过度包装”是重“面子”、轻“里子””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