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15只亚洲象进入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后,大踏步一路北上,横冲直撞,所向披靡,所到之处,农田里觅食,农户家里翻腾……这群象,让那些被保护动物意识约束的人多有忌惮,让其土地遭受象群践踏的人很是无奈。
这群大象所为,把动物生存和人类利益的冲突展现在人们面前,这就像桑德尔教授在哈佛大学最大的“教室”纪念教堂里把1个人“摆”在一个方向的铁轨上、把另外5个人“放”在岔路的另外一个方向的铁轨上,提问在来不及叫离铁轨上的人的情况下,究竟应该把疾驶而来的车辆导向哪路铁轨一样,让人纠结不已,无所适从。
相对这个据说被点击最多的“慕课(MOOC)”中的被人为“摆放”的问题,象群出没带来的问题无疑是现实的,更是紧迫的。当然,此谓现实性和紧迫性,正是从人类的视角而言。并且,即使如一些专家所言,象群进入人居地区是因为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导致大象生存区域变小的原因,那么,这个解释其实也仍没有脱离人类的视角。
而现实的问题却正在于,要解决当下人象利益冲突,就必须从眼下人所面临的问题出发去解决问题,历史的缘由或文明进化而必须的代价只能为其后举措和长远打算提供借鉴,而不能作为即刻如何作为的凭据,更不能成为放任事态发展的理由。因为放任那些对人类而言颇具危害性的情形的发生,恰是瓦解人象共存意识,加深人象矛盾冲突的做法。
人类的公正和正义观念既是坚固恒久的,又是动态的。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以自己的生存和更好地生存为自然正义,其正当性不能动摇。但是,当文明意识随生存状态的改善而逐步提升之后,人类也时时面临着如何以最小的生物多样性代价,取得人类文明进步的问题。实际上,人类在进化中所面对的“揪心”问题,远比在一个岔道的两路铁轨上分别“摆放”上个数不同的人更为复杂。然而,人类的文明也就是在如此复杂、棘手、难办的丛林中闯出道路来的。
既定的环境,对大象而言,确实显得逼仄。象群要添丁加口,则要扩大生存区域。在某种意义上,这要以牺牲现实中的人类利益为前提。具体到上述情形,从长远计,从人象实已“分居”长久的既定事实出发,如果人类不能为大象腾退出象足屡次踩踏过的空间,那么就必须着手防止象群三番五次地进入人居地区危害人类利益。从技术上讲,做到这一点并没有太大的难处。相反,如果忌惮于动物保护意识而无所作为,任由象群攻县掠村、甚至还从农村逼近城市,那么,这其实反而加深人与动物之间的隔阂,不利动物保护意识的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