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读音之争应该回归历史文化本位-中国讯息网

六安读音之争应该回归历史文化本位

作者:张立 阅读量:14321145 发布时间:2021-05-21 11:20:00

 针对近日引发争议的地名安徽省六安市的读音问题,民政部区划地名司给出了权威说法。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回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20》中,六安市拼音为“Lu’an Shi”。(5月20日 澎湃新闻) 

  六安读音之争,近年来一直没有停止。近日,更因为六安新冠疫情引发格外关注。央视总台回应称,是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确定的读音。但是,不少人特别是六安当地人对央视的回应并不买账。新华社微博的一份对4764名网友的有关六安读音的调查显示,有近七成的网友表示支持仍然读Lu’an Shi 。民政部区划地名司的权威回复,则进一步加重了读古音的支持比重。 

  六安读Lu’an Shi ,有其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这也正是六安及不少网友所坚持读古音的原因所在。因为汉字的传情达意,不仅是通过字体来实现,也通过读音来实现,但这又不仅是一个词语所需要关注的,所应关注的是六安背后的历史文化。简单把Lu’an转变为现代通行的liù ān ,无异于抛却历史文化,这也恰恰与当今倡导守护和传承好历史文化方向相违背。 

  央视有一档非常有文化内涵的节目是《中国地名大赛》。通过参赛或观赛,选手或观众可以发现,原来某个地名是非同于一般汉字的读音,进而会对特殊读音地名背后的历史文化产生强烈认知的要求。这也恰恰是录制节目的初衷,就是通过各地地名来挖掘地名背后所隐藏的相关历史和文化,就是要通过节目向公众传承这厚重的历史文化。丽(lí)水、铅(yán)山、台(Tāi)州等等地名,不仅传达着一份特殊的读音,也氤氲传达着值得关注的历史文化。 

  地名读音,不仅是为媒体播音传播等工作服务的,更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偏离这个根本要求,就有些舍本逐末。六安Lu’an作为一个传承了千余年的读音和文化综合载体,不应一刀切式地以适应汉字发展趋势为由删除去本应有的厚重文化。如果按照汉字简化的趋势逻辑,那么,不仅是六安不能幸免于简化的命运,丽水、铅山等等所有非常规读音,都将会沦为牺牲品。 

  六安读音之争,或许仍将持续一段时间。但是,有关的争论,应该有益于未来在可预期的时间内,为六安读音能够真正回归其原本读音奠定基础,引发更多关于地名历史文化的关注。六安,是六安当地的乡音,呵护这一多样性的文化积淀、顺应传承这一乡音,才能既传承历史,又能顺应地方民意。

责任编辑:10001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六安读音之争应该回归历史文化本位”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