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近二三十年来,全国各地开展了大规模的盲道建设,然而盲道被占用、损坏未能及时维修等情况时有发生,盲人出行时普遍感觉不安全、不放心,部分无障碍设施成了“有名无实”的摆设。(5月18日《工人日报》)
据统计,截至2019年,我国的视障人士约有1730万人,相当于每80人中就有一个。而我们都知道,盲人出行主要依靠盲道。可以说,盲道是盲人融入社会、正常生活的重要桥梁,也是解决视障人群“出行难”的关键切入口。而盲人的出行之路能否畅通,往往也检验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
众所周知,盲道是盲人的专用道路。但事实上,盲道被各种车辆,或商家占用等现象却时有发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盲道上的“拦路虎”,致使许多盲道“有名无实”。
一些盲人朋友说,他们平时根本不敢随意上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盲道被“霸占”,出行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因此,笔者认为,要破解盲道“有名无实”困境,还需“合力清障”。一方面,宣传“清障”。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和QQ、微信等网络平台,引导广大市民不要肆意“霸占”盲道,还盲道给盲人。另一方面,需要执法“清障”。相关执法部门要加强管理和监督,要经常性地上街巡查,一旦发现有车辆,或商家随意占领盲道行为,就要及时予以制止并清障,对那些屡教不改的“霸占”盲道行为要严加处罚,从而确保盲道的畅通无阻。同时,也需要各社区、志愿者加入盲道“清障”工作中,既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又做好劝阻工作,共同确保盲道“无障碍”。
“给盲人让出盲道”,这也是对盲人的一种关爱。但愿各地政府部门,包括社区、志愿者和广大市民,都能积极投入到盲道“清障行动”当中来,把盲道“让”出来,把盲道还给“盲人朋友”,以确保盲人朋友的出行之路“无障碍”,一路畅通,从而让盲道不再“有名无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