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们在网购商品时,总会先看看商品评价。评价好不好是很多人判断商品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但你可能不知道,有些商品的众多好评是雇“职业好评师”刷来的,甚至由此催生了一个被称为“职业差评师”的行业,利用商家在意评价的心理,虚构差评,恶意敲诈。(3月31日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网购经济已经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职业差评师”的出现,正在搅乱网购经济的浑水。广州警方近日破案的一起“职业差评师”团伙案件,揭开了“职业差评师”敲诈网购经营者、扰乱网购经济的内幕。破获此案,对于“职业差评师”们是当头一棒,给其敲响了丧钟,也给网络电商经营者敲响依法经营、依法解决纠纷的警钟。
在警方破获的“职业差评师”案件中,“职业差评师”他们瞅准了商家忌惮差评的心理,持续对某一种或某些商品进行狂轰滥炸式的差评。如果电商想消除差评,只能按照“差评师”的价码付费“买好”。个别商家的妥协,给“职业差评师”作妖的恣意妄为提供了可能。进而给网购经济生态造成了侵袭,浑水摸鱼的乱象,既侵害了商家的,也扭曲了网购经济的发展道路。但是,还是有些网络电商警觉地报警处置,这正为依法打击职业差评师提供了窗口。
这些“职业差评师”,多是大中学生或社会闲散人员,为了获得一些生活费而“铤而走险”,从获得小额生活费补贴到走向对商家进行敲诈钱财,积少成多,积小恶为大不讳。从单一从事差评,到收徒传授犯罪方法多种行为共存。职业差评师带来的恶劣影响,已经超出了好差评的范围,而是涉嫌违反几种法律关系、实施数种犯罪行为的严重程度。“职业差评师”,俨然已经成为与好评师、与职业打假人一样为社会所深恶痛绝的丑行。
“职业差评师”的不法行为已经触发众怒,警方已经开始行动。近日,广东警方破获的一起“职业差评师”案件,以章某为首的犯罪团伙共有骨干成员30余名,涉案人员分布在广东、江西、河南等12个省份,其中超过九成是“00后”。警方查处这些犯罪团伙,当然是对“职业差评师”敲响了警钟,为进一步消除“职业差评师”盘根错节的生存土壤进行肃清。
网络经济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当然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漏洞和弱点,这也给职业差评师滋生的土壤和空间。促进网购经济健康发展,消除“职业差评师”搅乱的浑水,需要网络销售者自觉遵守法律,合法销售,保证产品保质保量,提升售后服务水平。面对出现的纠纷,依法解决,而不是花钱买平安。而公安等部门,需要重拳出击,对于“职业差评师”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露头就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