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滋润了太多难以言喻的情怀,风雨吹打了太多醍醐灌顶的清醒。
上周好几日午后,都下了颇大的阵雨,恰巧为新书赶画的额外插图,构思的正好也是落雨的情景。
分享上网后,老友留言说我似乎甚少画雨景。其实不然,雨景我画得不算少。那天特地从近些年的旧作中,挖出了好几幅,其中就包括了绘本《寻找》中的山雨漫步以及静候雨停图。
我一辈子都喜欢雨,早前喜欢走入雨中,而今选择等待雨停。
年少时人难免痴傻。有那么一段时间,莫名喜欢撑着伞漫无目的四处走着,听着滴滴答答的落雨声,仿佛听见人世间无边无际的空寂。一朵圆伞的世界,成了少年人最稳妥的天地,可躲起来平复不安的思绪。
再后来,干脆连伞都不打了,任由雨水湿透全身,个中原由总是说不清的,人在叛逆时又有什么可说得清?像是在惩罚自己,更像是在自我解放,又或者只是在进行成长过程中,对外界的一场无声的宣示,宣示自己的特立独行,宣示不在乎旁人的异样目光,更宣示我不是众人,我是我自己。
当然后来也就没必要淋雨了。倒不是没了冒进雨中的勇气,也不全是没了享受淋湿的傻气。是开始明白,人都是在下雨时耐心地等待雨水的停歇。雨无论再大,也总是会停的。我们站在雨水之外,看雨势或倾盆或迷离,就像看着自己曾经义无反顾一头钻进雨水里,看清一切都会过去。
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场避雨经历是在德光岛上。已是至少30年前的风雨了。那时从营区步操往码头,准备乘搭军船回返本岛,不想狂风暴雨骤然来袭。整个部队只好暂时在附近的训练亭避雨。其他同僚大多不是借机小睡休息,就是相互聊天打发时间。我站在长凳上,远眺前方海天
无垠,见乌云层层叠叠汹涌翻滚,雨势如箭,激起千军万马的风浪,一波又一波前仆后继。这番情景将我震慑,之前从未在岛国目睹此等的气势壮阔。不想风雨来得快,去得也急,不一会儿功夫海天又恢复平静,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仿佛发生了也不留痕迹。
就算留有痕迹,久而久之必然也会淡去,没什么大不了的。正如人类,在大自然跟前,如此渺小,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大自然的再生与修复,反复循环,不都在盈盈水光里?有时大雨过后,一些水洼地在一夜间,就会出现一串串一堆堆蛙或蟾蜍的卵,潮湿孕育生命的力量,真是神奇。
双眸潮湿,才能孕育浓墨情感;心田潮湿,才能滋长半生感动。一片蓊郁的雨林,必定始于一场畅快淋漓的热带雨;一切生活的万象,都在一抹潮湿之中悄然发端。之前也搞不清楚年少的我,缘何总是放不下生命中那一场场的雨,以为只是成长期莫名其妙的痴傻,或是无可救药的浪漫,而今明白了。烟雨滋润了太多难以言喻的情怀,风雨吹打了太多醍醐灌顶的清醒。人有情怀,方有创作的动力;人清醒了,才能画出写出内心的真意。
难怪当初我下意识就选择了水彩,那是我对落雨情感的延续,把云雾间所有的潮湿都挪用到画纸上,让颜料晕染开成生命之花。本期的插画就是《寻找》里的静候雨停图,那时画的都是韩国当地的山的雨的月夜,且是每天到山里取当地的溪水来作画。当年我在故事中这样写着:雨会停的,一定会停的。
韩国山里的雨落成了溪流,溪水调匀水彩滋润了插画。不知不觉,山雨就这样停留在我画里超过六年了。而今我依然相信,雨会停,雨会再次落下;天有风雨,天也会放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