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人类消耗淡水的速度都超过补充速度。如今,研究者警告,这一重要自然资源正在耗尽。如果我们想要扭转趋势,投资于自然方案是最大的希望。
地球的水只有不到1%是可及或可用的淡水。大部分淡水存在于内陆湿地,包括河流、湖泊、沼泽、泥炭地和地下水。这些湿地是大自然的水源收集者、清洁者和储藏者。它们捕捉、纯净、储藏雨水和洪水,在必要时把它们释放出来,这样,它们实现了确保持续供应的地球水循环。
全球而言,将湿地融入所有经济领域的水规划和管理,能带来巨大的收益。充足的水供给能刺激经济增长,减少冲突,缓解环境压力。但这须要持续进行规模巨大的投资,才能满足激增的需求。
淡水消耗量在过去100年增加了六倍,并且需求还在上升,农业、工业和能源占了总量的90%。到2050年,地球至少必须增加55%的水量,才能满足经济增长、城市化和近100亿的全球人口的需求。
目前,人均水量已较20年前大大减少,因而造成30多亿人口面临严重水短缺,这种情况经常引起暴力冲突。到2050年,全世界一大半人口将面临水匮乏的处境,在干旱地区,气候变化还将加剧稀缺。
气候变化不是唯一的威胁,污染也在加剧水危机,世界很多地方的人很可能因为不安全的饮用水而致命。几乎所有淡水资源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即便是珠穆朗玛峰冰盖也未能幸免。
因此,为什么我们不去拯救和保护湿地?考虑到水危机已成为世界经济论坛所列举的影响力最大的五大全球风险之一,湿地的多功能性非常重要。湿地在地上和地下的控水能力,抵消旱灾、洪灾和冰川消融的影响尤其重要。但是,尽管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大部分淡水,但自工业革命以来,已有近90%的湿地消失,并且流失速度随着全球化的扩大而加快,许多仅存的湿地也岌岌可危。
湿地特别脆弱,因为它们经常被视为荒地,被用于耕种和开发,或需要开垦的瘴疬之地。这种倾向突出表明我们对于湿地在世界水危机中的核心地位理解不足。为确保安全、可靠和充足的水供给,我们必须重视人类对水的依赖性与我们对湿地的做法之间的联系。
诚然,还有其他办法增加水供给,但没有一种是理想的。海水淡化所造成的问题多于解决的问题。播云造雨存在一些隐忧,大规模建设水捕捉设施需要大量投资,常常会扰乱地方经济和人们的生活。此外,和湿地不同,这些选项无法同时为七分之一人口提供粮食、医药、收入,也无法为数不清的物种提供家园,无法减轻气候变化。
全球一半的GDP都要依赖生态系统的服务,拯救湿地应该成为实现冠病危机绿色复苏的最重要的工作。真奈让印度古湿地焕发新生,以防止2019年的“归零日”再次发生,那一天该市连最后一滴水都耗尽了。这为其他人提供了蓝图。
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反思和改变农业,到目前为止,农业是最主要的耗水活动。我们必须提高“每一滴水的收成”。不顾湿地、污染和生物多样性的密集性生产,这样的政策必须马上取消。英国新成立的环保土地管理计划,是一个奖励农民把水管理和湿地保护,作为土地管理中重中之重的例子。类似的机制必须扩大到全球。
工业也必须成为保护和高效用水的合作伙伴,生态系统保护和有吸引力的营商环境曾经不可兼容。如今,企业的生存取决于健康的自然环境。认识到这一点,达能(Danone)和其他公司承诺,采取水管理和流域保护措施;许多企业参与了全球多方合作水基金,用可持续湿地管理来满足迅速城市化所带来的需求。多亏了这种新型水基金,东非国家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塔纳河,在短短三年内实现了每日水量增加2700万升。
南非等水紧缺国家不再需要被说服。南非一大半人口和三分之二的经济,都仰仗不多的几块湿地的支持。决策者知道湿地保护以及将它融入水管理措施,是让水供给得到保障,以确保经济能够发展的关键。
湿地是地球解决淡水供给这一生存问题的最佳方案。我们完全可以在地球上获得足够多的水,而不必着眼于地球之外。我们只须要保护好我们已经拥有的自然方案,并明智地加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