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银行卡、支付宝、微信上的近14万元被骗个精光。3月8日,居住在武汉市江夏区纸坊街的熊女士提起三天前正上初一的女儿阳阳(化名)被骗的事情,欲哭无泪。(3月11日《武汉晚报》)
父母辛辛苦苦积攒的将近14万元钱,就是因为女儿的懵懂无知,防范意识弱,防骗能力差,一夜之间被骗子骗了个精光,只留下欲哭无泪的父母和懊悔不已的孩子。这样的事情,着实让人痛惜。但是冷静下来不难发现,这是一起专门针对未成年人,可以说是为未成年人量身打造的网络骗局。
这个骗局的缘起,就是骗子冒充了所谓的“蔡徐坤助理”的身份,而蔡徐坤在青少年当中具有非凡的影响力,一下子就让这个初一少女放松了警惕,以为有了可以得到自己喜欢的明星偶像的周边产品的捷径。而这恰恰是后面一系列诈骗手段能够顺利开展,获得成功的关键。试想如果骗子以“蔡徐坤助理”的身份去套路老年人,中年人,别说他们可能连蔡徐坤是谁都不知道,即便知道,也没啥关注的兴趣,自然不会上当。
骗子固然可恨,但是不得不承认,在这起未成年人被骗取巨款的网络诈骗案件中,孩子的父母是要承担很大责任的。事后连孩子的母亲自己也承认,悔不该让孩子知道自己手机移动支付和银行卡密码,更不该轻易将手机交给孩子。这其实就是在提醒我们,要想避免未成年人掉进网络诈骗的陷阱,首先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教育和引导,提高未成年人的防骗意识、防骗能力;二是加强技术防范,也就是不能任由未成年人掌握父母手机的支付密码、银行卡密码等关键信息。
对于这一点,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比如老师在课堂上要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告诉他们要理性追星,并且把现在经常发生的网络诈骗类型、案例告诉他们,帮助他们提高防范意识和防骗能力,能够识别目前流行的一些网络诈骗模式。父母家长也是同样的道理,要在家庭生活中利用一些契机,完成对孩子的防骗教育。
而对于第二点,则只能依赖父母家长了。就以新闻中这一案件为例,家长首先应该对孩子使用手机进行必要的约束,而不是孩子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即便一些孩子需要用手机学习、上课,但是也要管好手机的支付密码,尤其是在绑定各种银行卡的情况下,更应该如此。所以说,对于网络电信诈骗,当然要严厉打击,但是再严厉的打击,也不如公众做好安全防范工作,避免上当受骗。尤其是在一些违法犯罪分子开始把贪婪的目光盯上未成年人的时候,则既要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也要采取措施,让他们即便被骗,也骗不到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