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联通下新加坡航运中心发展方向-中国讯息网

中欧联通下新加坡航运中心发展方向

作者:李文龙 阅读量:12895929 发布时间:2021-02-18 16:11:02

21世纪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无疑是中美关系,1月27日与1月29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分别强调了这一观点。

然而,2020年底中欧完成投资协定谈判,标志着中欧双边系统性联通程度进一步加深,推动全球关系的“陆权”特征加强,中欧关系进而也必将逐步上升到与中美关系并重的地位。

尤其是,在特定地区与特定领域,中欧关系深化的影响巨大。作为东西方融汇沟通的航运中心,作为亚洲大陆与太平洋及印度洋接近交汇的新加坡,面对全球未来形势变化与中欧关系的加深,应予以高度重视与及时应变。

特朗普政府采取的“美国优先”战略损害了全球贸易与国际治理体系,激起了重视全球贸易、全球气候变化等全球合作机制的中欧的反对。中欧之间的共同点与利益攸关程度由此相对增加,从而推动中欧关系整体加深。

拜登政府上台后势必将部分缓和美欧紧张关系。然而,美国支持特朗普的民意基础广泛且深厚,且将在美国长期存在,成为美国政府消除特朗普影响与恢复全球关系的绊脚石。

在此情况下,欧洲并不幻想美欧关系完全回到“前特朗普时代”。更加独立的欧洲将成为欧洲政策制定者面向未来的首要考虑,这为欧洲独立发展与中国更为密切合作关系奠定了长期基础。

美国因素促使中欧除了在理念上加强合作外,现有与未来的机制化安排,也将进一步加深中欧双边关系。最重要的机制安排是“一带一路”,其出发点之一是恢复盛唐时期联通欧洲的丝绸之路,让中国经贸关系走出完全依赖海路的惯性。这对中国在海权时代处于相对落后与脆弱的地位尤为重要。

最新的机制化安排是《中欧投资协定》,其标志了欧亚大陆更紧密连接的开始。这种连接以美国逆全球化与冠状病毒疫情为驱动力,因为这两个驱动力均导致了全球化倒退,进而区域化与非美国化成为全球化新的分支。中欧通过投资协定加速联通,可以视为是在一定程度上逐步去美国化的开端。

中美欧结构性的变化以及冠病疫情的冲击,直接影响到全球贸易的结构与布局。2020年相比2018年,中欧之间的贸易增长了8.6%,中美贸易下降了7.6%,美欧贸易下降了23.3%。2018年到2020年,美国从中国的第二大出口市场,下降到中国的第三大出口市场,排在亚细安和欧盟之后。

从货运量看,中欧货运班列在2018年至2020年间增长了96.9%,2020年为778万吨,预计到2025年,中欧货运班列将达到3万3000列,货运2100万吨。中欧陆路的直接联通,将达到空前密切的程度。

新加坡作为全球主要的航运中心的地位毋庸置疑,在短期内也无法受到撼动,然而新加坡必须要面对当今中美欧关系、数字经济、区域化、欧亚联通变化等所带来的影响。

鉴此,未来新加坡中心地位的巩固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加大参与欧亚联通,尤其是参与陆路联通,新加坡通过陆海新通道与重庆连接是重要的战略布局。除此之外,新加坡更应跳出维护传统贸易海上航运中心的思维,在数字经济时代加快建立数字贸易的全球隐形航运中心。

面向未来,数据贸易中心将是新加坡保持全球中心城市的基石。为此,新加坡须加速鼓励全球跨国公司在新加坡建立数据中心,打造为全球数据流的交汇中心与交易中心,开展数字化研发应用,率先建立数字经济监管体系。只有这样,新加坡才能在数字化、区域化、陆权增强的大趋势下,保持全球航运中心的地位。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中欧联通下新加坡航运中心发展方向”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