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之错并非“清库存”-中国讯息网

盲盒之错并非“清库存”

作者:严奇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1-01-29 09:00:50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官方网站发布一则消费提示指出,有经营者用盲盒“清库存”,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市场,提醒广大消费者勿盲目购买。(新华社1月28日) 

  此则消息发布后,立即引动不少媒体和消费者的关注。有媒体评论员亦提出:“买盲盒千万不能盲目跟风,要保持消费理性,尤其对于未成年这个特殊群体,家长应强化消费教育,让其知道购买风险,不要误入‘盲’途。”然而,冷静一看,经营者用盲盒“清库存”是过错吗?不一定。 

  不可否认,库存商品往往品相不佳,在零售市场的竞争力不强,实际价格往往比盲盒付费价格低很多。运营者利用盲盒“清库存”似乎在“坑消费者”。不过,反过来看,盲盒之所以走红,亮点即在于刺激消费者的赌徒心理,卖的是娱乐体验,商品优劣并非最重要的。用盲盒“清库存”与盲盒经济的本质不冲突。 

  盲盒经营者的错并不在于它是否真的“清库存”,而在于没有保障消费者的基本权益,提供质量合格的商品,确保基本的“中奖率”,充分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掷骰子赌大小,玩家尚且知道掷出点数的概率分布,知道最大值、最小值多少。利用盲盒倾销低劣商品,消费者的“中奖率”极低,盲盒商品质量极差,显然不公平。 

  根据艾媒咨询近期发布的《透视Z世代用户行为,让产品保持年轻化》显示:“95后最“烧钱”的爱好中,盲盒手办排名第一。95后成为盲盒的重要消费用户,占比近4成,其中8.6%的用户可以接受盲盒单价在1000元以上。”盲盒经济的火爆发展源于贴近年轻人的时尚潮流。若想让时尚持续下去,就必须借用外力引导其健康发展。 

  针对部分盲盒运营者欺诈消费者的行为,一方面需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主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需制定行业规则,拔高服务标准,加大对运营者的监管力度。例如,出台规定,要求运营者提供盲盒之前,公示各类盲盒产品的抽中概率、市场销售价格及质量服务情况,提供发票及销售凭证,如卖商品一般保证售后服务。 

  盲盒经济只有将盲盒风险清晰准确地展现给消费者,任消费者选择,同时运营者承担起销售风险,才能迫使少数商家放弃坑害消费者,回归市场秩序。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盲盒之错并非“清库存””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