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病病毒持续肆虐,一时三刻疫情难以减缓。一名友人最近做了到香港履职的决定,抵港后先是到设于机场禁区内的临时样本采集中心,接受检测并等待结果,过后才办理入境手续和领取托运行李。
折腾了半天踏出机场时,有关当局并没有安排车子,把须隔离者载送到指定酒店,而是任由他们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前往这些港人称为检疫处所的地方。
这不禁让人纳闷:大费周章地要求入境者接受检测、申报健康,最后却让有可能带着病毒者径自摸上隔离酒店,那不是防疫漏洞吗?
如果新加坡也让入境者有机会“趴趴走”,那卫生部每晚在公布输入病例数量时,就不能不厌其烦地以“境外输入病例抵新后就履行居家通知”这句话,来安抚人心了。
不少国家和地区都要求入境者接受检测、隔离以及戴上可追踪行踪的腕带等等。然而要求越多,就越得确保所有措施环环相扣,不会因为一处短板而让所有努力徒劳。
换言之,要如何好好走完“最后一里路”,其实十分关键;而这一般也困难重重。
就算做到不让隔离入境者的安排,成为抗疫的最弱一环,我国在完成其他措施的“最后一里路”时,也因为遭遇困难而不时摔跤。
本月初,通信应用WhatsApp流传一张短信截图,指卫生部已开始发送短信,邀请符合条件者上网报名接种疫苗的短信,是诱骗公众提供个人信息的“钓鱼”伎俩。
卫生部后来证实,截图中的短信由当局发出,但只发给优先接种的前线人员,且附上受邀接种者的个人专属链接。卫生部还吁请接到短信的公众,不要转发给别人,但显然还是有人乱传短信,导致人人真伪难辨。
年满70岁的年长者近日就要开始接种了,到时社交平台上又不知道会流传哪些具误导性的信息。为免以讹传讹,卫生部长颜金勇日前在记者会上说,由于许多面向乐龄人士的活动暂停,当局须挨家挨户走访乐龄人士,向他们解释接种疫苗的方方面面,解答他们的疑虑,同时帮他们上网预约时间。
政府打算以最传统的途径来完成“最后一里路”,相信是基于上几次推出惠及国人的新措施时,栽了跟头。
当局去年派发第一轮必需品补助券时,把补助券投进受益人的住家信箱,岂料有不法之徒到全岛多区撬信箱偷取。
尽管政府解释,为了降低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决定邮递补助券,不少人却反问:为何分发口罩时,大家又能够到民众俱乐部亲身领取?
在发放第二轮补助券时,政府决定直接把补助券送到受益者手上,但错过两次派件的人,就得亲自到邮政局领取。让国人费解的依然是:为何不能就近在民众俱乐部,还是居委会办事处分发?
后来推出振兴旅游业的“重新探索新加坡”消费券时,情况有所不同。公众可透过五个指定网络平台预订旅游产品,但当局也在全岛设立69个实体柜台,协助国人兑换数码消费券。大部分柜台设在民众俱乐部内,其余的在特定购物中心和新邮政分局等。
落实措施、执行政策的“最后一里路”必定荆棘满布,关键是不偏离推出政策措施的初衷;在了解受众所需,提高效率的同时,增强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