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岂能不靠法律靠毒誓?-中国讯息网

食品安全岂能不靠法律靠毒誓?

作者:张立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0-12-30 22:49:40

 近日,河南商丘一小吃街规定,入驻商户必须立牌发誓。有商户在店口挂出牌子承诺,“用的都是真材实料,如做不到,甘愿后代流离失所”文化园负责人陈健表示,小吃街的商户特别多,如果商户掺假只罚款,不能根治,对方可能还会犯错,就想到这个办法。“这种管理模式,会让掺假商户的良心受到谴责”贴牌发誓的商户表示可以接受。(12月29日 澎湃新闻) 

  入驻的商户存在掺假售假情况,无奈之下,小吃街管理方要求商户必须发毒誓才能入驻。这件看似可笑的事情真实发生,其效果也很难得以保证。当把发毒誓作为治理食品安全的砝码手段时,黔驴技穷的尴尬就突显出来。 

  食品掺假售假屡查屡犯,小吃街管理者在无奈之下用此下策,无非就是通过毒誓的心理干预,让商贩们有无顾忌。但是,从根本上讲,商贩们之所以掺假售假,无非就是利益驱使,从掺假售假中持续获利。发毒誓治掺假售假,对于那些胆小的商贩或许会起到一时的“震慑”的作用,但利欲熏心者恐怕很难对毒誓有所忌惮,甚至对胆小者嗤之以鼻。 

  作为小吃街管理方,在对商贩的管理上,或许并没有进入法治的治理轨道上。或许仅仅是日常巡查,或许即便是使用一些法律的手段,但却偏于僵硬、粗浅,仅仅靠罚款治假打假,往往只能治得了一时,治不了根本,无法从内心和根本上撼动商家掺假售假的动力,因此,小吃街管理方,在没有更好的良策的情况下,宁愿信其有的心态下,动用了让商户发毒誓的原始方法治理食品安全。 

  正如某位网友所言,毒誓能够管用,还用法律干什么?但也有网友表示,既然敢发毒誓,就不会掺假售假。但是,所有信赖心治的人都无法否认,有的人毒誓发的很响,但照样掺假售假,不惧所谓的天谴、报应。正如马克思所言,一旦有适当利润,资本家就会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家就会大胆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虽然商贩们比不上资本家,但逐利性却是共通的。 

  社会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通过法律法规进行严格规范的治理,对于严重违反法律的掺假售假行为,予以相应程度的法律制裁;也需要通过道德约束、心理干预等思想引导,形成尊崇品牌、质量的市场氛围。发毒誓虽然也算是心理干预的一部分,但早已被证明是“小孩儿过家家”的儿戏一般,只能算做商家的说说而已,如果当真,掺假售假只会更加变本加厉、无所顾忌了。 

  食品安全关乎百姓冷暖民生。推进食品安全治理,需要借助多重手段全盘布局。通过法律的施行增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感,通过舆论引导增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荣辱感,全面发挥市场监管、公安、农业农村等各个职能部门的监管作用,形成全领域、全链条的食品安全监管,才是保证食品安全的正道。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食品安全岂能不靠法律靠毒誓?”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