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月7日),一年一度牵动亿万家庭的普通高考拉开了帷幕。准考证是考生进入考场时的身份凭证,然而,每年高考期间,都有不少粗心大意的“马大哈”考生,要么将准考证遗落在家里或宾馆里;要么将准考证不慎遗失,直到他们准备进考场时才发觉没带准考证。所幸大多数考生都在民警和社会各界的热心帮助下,在考前顺利拿回了准考证,尽管没有因为准考证耽误考试,但一时高度紧张的心情和氛围,或多或少会对考生产生一定的心理阴影,进而影响考试正常发挥。而根据一些地方的高考考试纪律严苛,也有极少数考生最终因为没带准考证,成为进入考场的“拦路虎”,与当年高考“失之交臂”而成为憾事。
高考是人生的关键时刻,考生、家长和老师都高度重视,社会各界也纷纷“让路”于高考,并主动为考生们提供一些方便和帮助。在高考期间,考生由于心理紧张,最常发生的失误,就是忘带或遗失准考证,如何采取更为人性化的举措,让这类考生不因没有准考证而被拒之考场外或影响考试,是教育考务、考场服务等部门应该思考的问题,对忘带或遗失准考证的考生,能否只要有相关证件和证据能证明参考的是本人,就允许先进入考场参加考试,或者向让考生先参加考试,待考试结束之后,再对考生的身份信息进行详细核对,以防止“抢手”替考。
随着高科技信息技术的进步,许多地方的教育考务部门对考前忘带准考证的考生,已不再像以前死板地“一拒了之”,大都采取了一些人性化的处置方式,如一些省份的教育考务部门规定,考生如果忘带或者遗失准考证,可先进入考场应考,但前提是监考人员先验证考生的相貌,若与准考证存根上照片相符方可进入考场,同时,考生还需要保证在下一场考试前,将准考证或补办的准考证送到考点相关部门验证。这种人性化的处置方式,缓解了一些“马大哈”考生的紧张心理,有利于他们能够从容应试。
笔者认为,为避免考生忘带或者遗失准考证而影响考试,高考准考证不妨与时俱进进行一次改革,教育考务部门完全可以利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高考准考证彻底实行电子化,输入考生身份证号、指纹、脸纹等个人信息,考生只要带一张身份证,就可以通过按指纹、刷脸等方式快速进入考场。对高考期间忘带或遗失身份证的考生,也可以通过刷脸等其他方式快速核对身份,不耽误考生进入考场。此举,不仅能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也能让考生以轻松的心情参加考试,值得教育考务部门大胆探索和尝试。
简而言之,高考要从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着想,教育考务等部门可以在准考证、考务制度各方面,与时俱进进行相应的改革,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优化、简化考务环节和流程,从而进一步减轻考生的心理压力,让考生们尽量少受一些外部条件的干扰,以便他们能在应试中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