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督促全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而努力奋斗,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过程中,因为群众参与监督,公款吃喝少了,公车私用少了,铺张浪费少了……党风政风的焕然一新,社风民风的持续向好,如涓涓细流,改变着中国,改变着你我。然而,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仍然时有发生,成为从严治党的一个顽疾。
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八年来的案例看,其中相当一部分发因于监守自盗,监督不及,力度不够。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还有待监督“见缝插针”。
把群众当亲人,让群众监督成为移动WiFi。当前,群众监督中比较尴尬的问题是,群众监督无话可说。相比以往,如今监督举报的途径是畅通无阻的,方式方法也是公开透明的,可在一些地方群众监督举报积极性并不高,给基层微腐败留下了缝隙。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群众把纪检监察干部当成了“外人”。个别纪检监察干部平时习惯坐办公室,很少到群众中去望闻问切,察言观色,与群众没有沟通,如陌生人,叫群众如何热情高涨地参与监督、收集线索等互动?“大老虎离我们很远,苍蝇天天扑面。”其实,对于微腐败而言,群众最有发言权,也最有话要说。只有掏出心窝子,把群众当亲人,与群众做知己,群众才能打消顾虑,打开话匣子,有话说,愿意说,能说,会说,实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监督。
保守举报秘密,让举报者随手拍,大胆说。“不敢监督单位领导”是当前面临另一个尴尬的问题,为基层腐败留有余地。时下,个别领导时不时就会含沙射影地来一句“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哪根脚趾头在动我都了如指掌”,如此语境下,对于领导在自己一亩三分地上的违规违纪行为,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因为都怕被秋后算账啊!也正是有了“不敢监督单位领导”的顾虑,才有了一些“一把手”在“我的地盘”上肆无忌惮。严格为监督举报者撑腰,为监督举报者保密,才能打消“枪打出头鸟”的顾虑,自觉做到严以用权。
把权力关进监督的笼子里。赵乐际书记在浙江调研时强调,“尽职尽责地做好正风肃纪反腐各项工作,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全面从严治党是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监督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腐败侵蚀的是我们的既得利益;托关系、开后门等不正之风,破坏的是公序良俗,直接让我们遭遇不公平、不公正。把权力关进监督的笼子里,给权力装上探照灯,确保用权不脱监督,使之透严以用权,明用权,公正用权,确保党中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