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陷阱的中国外交-中国讯息网

面对陷阱的中国外交

作者:李叶明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0-12-23 13:04:40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一句“就做战狼又何妨”,几乎坐实了中国“战狼外交”的形象。

日前韩咏红文章《就做战狼,有妨》,标题可说是直截了当。她说,理解中国是“受委屈的”,有解决“挨骂”问题的必要,但不妨用一些柔性手段,否则以强硬对强硬,会踩进别人设下的“话语陷阱”。

华春莹也说,“战狼外交”是话语陷阱,其目的是“让中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可笔者认为没那么简单。这是一个连环套式的“陷阱”,如果不能让你“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那还可以反向操作,刺激你强硬表态,以利渲染中国威胁论。

渲染中国威胁论,有利于遏阻中国,促成“反华联盟”,这肯定不是中国外交所乐见的。别人不怕你强硬,华春莹一句“就做战狼又何妨”,对西方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

渲染中国威胁论的好处,从中澳漫画事件可见一斑。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要中国道歉,八成是犯了低级错误,把漫画当成“假照片”了。对于赵立坚谴责屠杀平民事件,他敢批评吗?对反人类罪行,谁不可以谴责?

莫里森唯一能批评的是散布“假照片”——无论澳洲犯什么错,散布假照片总是不对的。如果能说清楚这是漫画,莫里森就尴尬了。对此,西方媒体心知肚明,所以谁都不提那是漫画。莫里森也始终坚称“假照片”;另外有人还试图把乌合麒麟的漫画,类比为恐怖组织的“宣传画”。

莫里森在这件事上自然硬不起来。反观中国舆论铺天盖地,宜将剩勇追穷寇,杀鸡也要用牛刀。很多文章从两年来中澳交恶入手,充满自豪地演绎大国对小国的“碾压”,这岂不正中“威胁论”下怀?

难怪一些国家反而对澳洲心有戚戚焉。欧盟驻华大使最近公开表示,欧美应该统一认识,联合对抗中国的“胁迫式外交”,对“战狼外交”说不!这不是没有前因的。原本中国是理直气壮,谴责反人类罪行,可最后莫名其妙变成了中国威胁论,反而掉入陷阱。

中国副外长乐玉成日前在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上说,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中国已把前两个问题解决了,现在须下决心解决挨骂的问题。

可是怎么解决?是不是强硬回怼,就可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中国人不缺勇气。可争夺话语权,更需要的是智慧,还是勇气?

另外,想要做到不“失语”,仅靠外交部或发言人能行吗?比如华春莹这次回应“战狼外交”,听了她完整表述,你会发现并没有那么“咄咄逼人”。她提到《狮子王》,提到《霍元甲》,还说“咄咄逼人从来不是我们的外交传统”。

最后她说了那个长句:如果有些人因为中国面对毫无底线的攻击、抹黑和谩骂做出回击、说明事实真相,就把中国外交称作“战狼外交”的话,那么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了维护国家的荣誉与尊严,为了维护国际的公平与正义,就做“战狼”又何妨?

这是一个“如果+那么”的复合结构。本意在驳斥把中国外交称作“战狼外交”的不合理。可以简化为:如果把说明事实真相称作“战狼外交”,那么,就做战狼又何妨?可见她的本意不是真的要做“战狼”,而是强调不畏西方“抹黑”,也要说明真相。

可一旦把前面“如果”部分拿掉,句子的结构和含义就不一样了,就会变成在强调不怕做“战狼”,等于是结结实实掉进别人的“话语陷阱”。

不能不说,这次让华春莹掉入陷阱,媒体功不可没。西方媒体故意拿掉“如果”部分,把复合长句简单化,以强调她承认“战狼外交”,这并不奇怪。奇怪的是中国媒体,包括官方媒体如新华社等,也同样处理,甚至在大标题中为“就做战狼又何妨”,配上“霸气回应”等。

这次中外媒体可说是取得惊人的一致——那就是中国确实在搞“战狼外交”,而发言人的态度是“就做战狼又何妨”。

中国副外长乐玉成说,中国从来是礼仪之邦,以和为贵,从没有主动挑衅别人,从来是广交朋友。他否认中国在“四面树敌”、推行“战狼外交”。他说,在日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必须善于表述自己。他鼓励专家学者多走出书斋,走向媒体,把中国文化、中国故事讲出去。

这或许才是解决“失语”问题的办法。争夺话语权,媒体和学者也很重要。可如果中国媒体看不到“战狼外交”是个陷阱,发言人跌入陷阱的机会就依然很高。而这次就是一个鲜活的例证。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面对陷阱的中国外交”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