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政之道,察吏为先。年终考核是一项常态化的工作,是检验干部干事创业成效的有效路径,也是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同时,年终考核是谋篇开局的一个转折点,既是对当前一年工作的总结,也是对新一年工作的布局,尤其需要在“实”上下功夫。但是在年终考核中却存在一种不好的现象,那就是临近年终考核加班加点地“编制材料”,在日常坚持“领导不走我不走”,在工作中更是处处“留迹”,害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工作…….究其种种,看似是干部在岗位上的勤奋努力,但是这种把工作做在面上的“假勤奋”却是考核中需要警惕的行为。
考核,是为了让干部更好地做好工作,这就需要树立以“绩”论高低的风向标,在制定工作计划的时候,就要与岗位的实际密切地联系起来。“工作目标”的设定对于干部一整年的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只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日常的工作中,能够埋头苦干,多在工作的落实上下功夫,这样的干部才能在考核的时候取得更多的好成绩,也才能激励更多的干部在岗位上追求实绩。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考核中出现“假勤奋”的原因,也有一部分出现在上级,不注重干部的日常培养,却是一味地要成绩,在日常工作中注重面子上的表现,但是却没有认真了解干部的所思所想所盼,就很容易让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不足,更有一些领导热衷做面子功夫,给干部做出了不好的示范。要避免干部在年终的时候注重“临场发挥”,不如领导在日常多关心干部,更注重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实际,而不是一味地看“加班时间”和“图片资料”,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群众对干部的满意度评价上,才能更好地检验干部的真成绩。
年终考核,要考出真成绩,还是要注重日常成绩的积累。要着力解决“材料政绩”,让干部能够用工作的事实说话,而不是以编制的材料说话,要用好群众满意“标尺”,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民生改善、群众矛盾化解、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进步上,而不是一味地在“工程”“景观”上来论高低,这样才能更好地去掉考核中的“华而不实”,也让更多的“虚风”刹住,才能让求真务实、造福一方成为干部的追求。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年终考核不看材料的厚度,而看群众的满意度;年终考核不看工程的“亮度”,而看民生的温度;年终考核不看洋洋洒洒的成绩,而要多看实实在在的问题,如此才能考出更让群众满意的成绩,也才能让干部少一些“假勤奋”,多一些“真努力”,用工作的成绩擦亮群众满意的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