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科技巨头蚂蚁集团的沪港上市计划被喊停前,马云曾主动提出将蚂蚁部分业务交给中国政府。
11月2日,即蚂蚁原计划上市(11月5日)的前几天,马云在与中国监管机构的一个非正式会议上说,“蚂蚁的这些平台,只要国家有需要都可以拿走”。
在10月份的一次演讲中,马云曾批评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指当前中国金融面临的“不是金融系统性风险,而是仍缺乏健康金融系统的风险”,其言论引来金融圈热议;在随后的约谈中,监管部门提出了对蚂蚁集团商业模式的担忧。
马云在会上抛出的橄榄枝没能挽救蚂蚁集团的IPO,在那之后,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国内几家科技巨头的管控力度。
蚂蚁集团发言人表示,因为事属机密,集团无法证实11月2日与监管部门会晤的细节。
在11月2日的约谈后,蚂蚁集团暂停了规模超过340亿美元的IPO,但这只是开始。随后,针对大型科技公司主导的有“平台经济”之称的互联网业务,监管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
报道引述中国知情官员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下令中国监管部门调查蚂蚁集团的相关风险,并亲自出面叫停了蚂蚁集团的IPO。
据接近中国金融监管部门的人士说,中国政府还没有决定是否接受马云的提议。这些知情人士表示,目前正在考虑的一项方案涉及让蚂蚁集团接受更严格的资本和杠杆监管。按照这个方案,国有银行或其他类型的国有投资者将入股蚂蚁集团,帮助弥补监管规定收紧后可能出现的资本缺口。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马永哲说:“中国政府实际上已经将蚂蚁集团建立的部分金融基础设施国有化,比如已经成为网联清算有限公司的银行间支付系统。”网联清算有限公司目前由中国央行控制,为银行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提供清算。“因此,把有助于实现重要政策目标的平台国有化是有先例可循的。”
多年来,在建立和拓展线上支付、网贷和其他互联网业务的过程中,包括马云控制的蚂蚁和阿里巴巴以及腾讯在内的企业都没有受到太多来自政府的监督。
通过腾讯微信和互联网巨头开发的其他应用,数以百万计的中国消费者和小企业主只要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可以购物、叫车、投资,甚至贷款。像阿里巴巴和腾讯这样的公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针对这些企业积累下来的财富和影响力,以及它们缺少监管的业务活动所带来的风险,中国高层也越来越感到不安,在蚂蚁集团运作下走红的网络贷款就是其中一例。另外,大型科技公司有时候也会给政府利用数据和科技加强社会控制增添难度。
中国在今年11月份发布了规则草案,试图阻止互联网巨头串通起来共享敏感的消费者数据,通过达成协议把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拒之门外,并从事其他反竞争行为。
12月11日,中共政治局召开会议时承诺,明年将加强反垄断工作,并 “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这被认为是政府将加大力度整顿互联网巨头的预兆。
政治局会议后不久,中国反垄断监管部门即对阿里巴巴和腾讯的一家子公司过去几年的一些收购行为做出了处罚。
新加坡国立大学客座教授、原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学院院长白士泮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中国此前对金融科技的监管较为宽松,令互联网企业得以快速发展;但当阿里和腾讯等业者做大做强时,中央又担心它们会大到威胁经济和金融体系稳定,甚至将影响力渗透到政治领域,转而发出“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信号。“中国既想拥抱科技创新,又不愿放弃中央集权式管理,这是监管互联网行业的核心矛盾。”
随着高层明确表态,白士泮预计接下来会有更多监管措施出台,他也建议当局吸取此前匆忙叫停蚂蚁上市的经验教训,对行业的潜在风险进行预判和预防,避免粗暴行政干预带来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