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大国的角力场?-中国讯息网

月球,大国的角力场?

作者:张高锋 阅读量:16017551 发布时间:2020-12-19 11:57:16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科技的进步推动人类不断地挑战新的疆域,月球是迄今为止人类探索最多、了解最深的地外天体,未来也是可能最先被开发殖民的星球。

纵观月球探索的历史,如今的这次探索热,应该算是人类探月的第二次高潮。上世纪美苏在航天领域角力,不约而同地把月球探索作为主要的决胜场,最终美国以多次成功登月而胜利告终。太空探索领域的竞争,是人才、科技创新、资金和大规模组织管理能力等国家综合实力的较量。

探月竞争的胜利,不仅让美国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而且培养了大批人才,获得了大量科技创新成果,据称这些成果至今仍旧能不断被产业化开发,释放出经济红利。并且,登月成功也一举奠定了美国后来几十年中,在太空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这种影响力延续到现在。

进入21世纪,世界各主要航天国家依靠国家力量,纷纷制订出了本国的探月计划,推出了雄心勃勃的项目,从月球探测卫星、绕月空间站、月球车、载人登月和月球基地等一系列方案。部分国家从法律、经济层面采取措施,为开发月球资源铺路,积极引导商业力量探索开发月球。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最近启动的从商业企业手中购买月球土壤(lunar soil)的计划,也许会带来月球开发甚至地外星球探索模式革命性的变化。

将来,只要拥有需求和意愿,任何国家、组织和个人都可以从商业企业购买月壤。当然,随着人类地外探索能力的进步和活动范围的持续扩大,能购买的不仅仅是月壤,还有可能是火星土壤,水星土壤和外星矿产等等。

2019年以来,人类的探月活动取得了不俗的进展,出现了诸多亮点。以色列的“创世纪”号,是全球第一个私人航天器执行探月任务;“嫦娥四号”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人类在月球表面首次成功地培育出第一片绿叶;而且不久之后,中国的“嫦娥五号”从月面采集2公斤样品回到地球(编按:“ 嫦娥五号”已于本月17日凌晨返回着陆)。这是距离上次采样之后几十年以来,人类再次从月球表面采样回归。

与上一次的探月热相比较,如今再次兴起的新一轮探月活动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探月活动仍然是经济和科技大国的专属领域。细数目前为止向月球发射探测器的国家和组织,美俄是传统的航天强国,后来加入的日本、欧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中国、印度和以色列等,都是经济科技发达国家或新兴经济体。

因此,经济和科技实力是支撑太空探索活动最基本的要素,与发射地球卫星不同,目前近70个国家拥有自己的卫星,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能够开展月球探索的国家也屈指可数。毕竟现阶段的探月活动仍处在科学探索阶段,距离产生经济效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是探月计划实施任重道远。不论是欧洲先前提出的月球村计划,还是最近NASA提出重返月球的阿尔忒弥斯计划,都是人类宏大的月球探索开发项目,建设周期长,耗资巨大;而且单一国家实施起来困难重重,风险极高,寻求国际合作是项目成功的必要条件。即便如此,政府更迭、政治动荡、经济波动等因素,都会给计划实施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三是探月项目国际合作大势所趋,私人企业渐露头角。欧洲的月球村发展路线图,是一个开放的探月和月球开发计划,寻求广泛的国际合作。阿尔忒弥斯计划是美国继国际空间站建设之后,所启动的又一个联合其他国家共同参与的重大太空探索项目,计划载人登月、建设环月空间站和月球基地等。俄罗斯、中国、印度和日本虽然没有提出类似于美国和欧洲如此宏大的计划,但从技术、时间和资金角度来说,把探月计划做成一个国际项目是理性的选择。

无论是以色列非营利太空登陆组织SpaceIL,集资1亿美元研发的“廉价版”月球登陆器“创世纪”号,还是SpaceX公司推出的环月旅游项目和私人企业月球采矿方案,以及最近NASA推动的从商业企业手里购买月壤计划等,这些都是私人初创企业,开始涉足月球探索和开发领域的例证。相信潜在的经济利益,将驱动更多的商业公司加入月球开发的行列。

月球探测是一项长期的事业,不是一代人能够完成的,尤其是实现月球长期开发和利用,更是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共同的目标。但从短期来看,探月仍然是经济和科技大国的“领地”,商业太空初创企业和新的商业模式,也许将来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月球,大国的角力场?”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