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矿物和新地缘政治-中国讯息网

关键矿物和新地缘政治

作者:索菲娅·卡兰察科斯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0-12-18 08:56:22

气候危机和第四次工业革命及其突破性技术,如人工智能和5G网络等,正在让世界走向地缘政治冲突。推动去碳化和全球科技霸权之争,须要依靠稀土、锂和钴等关键矿物,而所有这些都高度集中在少数地区,包括中国。

控制这些元素供应链的争夺战正在加剧。例如,特斯拉和其他汽车公司所制造的电动汽车使用锂离子电池,但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生产世界上大部分的锂。关键资源的地理集中与全球供应竞争日益激烈之间的紧张关系,将进一步扰乱21世纪的地缘政治。

因此,长期稳定的资源竞争时代正在迅速结束。历史上,帝国锁定其经济供应链并管理竞争。在1945年后漫长的非殖民化周期中,作为全球经济霸主的美国,是世界贸易规则和规范的基石。与此同时,随着地质信息的改善和新技术(如深海钻井和液压致裂)削弱了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控制力,关键资源(特别是化石燃料)的供应,变得更加分散。

但如今,情况发生了变化。数码经济和后碳经济的关键矿物在地理上高度集中,而美国单极格局的结束和全球贸易不确定性的增加,引发了人们对关键矿物的争夺。

中国的全球崛起加剧了这种竞争与集中的紧张关系。工业创新和生产不再是经合组织经济体,特别是美国、欧盟成员国和日本的禁脔。这些大国以前通过殖民扩张和资源瓜分获得了关键的生产原料,但中国的出口雄心及其对关键供应链的控制,改变了游戏规则。此外,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一个参与国遍及非洲、欧亚大陆和南美洲的跨国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公开对早期的准入与合作模式发出了挑战。

全球南方国家是许多关键资源的所在地,那里的政府经常愿意达成排他性协议。它们欢迎中国的一站式融资计划、更多的参与,以及可以作为西方资金和规范制定的可靠替代品的“双赢伙伴关系”说法。

中国的资源优势正在重塑地缘政治。2010年,中国将稀土出口配额减半;据报道,在日本尖阁诸岛附近发生拖网渔船事件后,中国还禁止向日本出售稀土。中国称尖阁诸岛为钓鱼岛,并声称对其拥有主权。此事让其他先进经济体意识到一个事实:一个主要竞争对手在磁铁、玻璃、电子、防务系统、风机涡轮机,以及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的重要原料方面,占据了全球97%的供应。

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应对充其量是零敲碎打,10年后仍没有拿出有效的战略,来摆脱中国对资源的控制。稀土在2019年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当时中国表示,可能会在对美贸易争端中将稀土“武器化”。与此同时,阿富汗、格陵兰融化的冰川、深海、小行星和行星上发现稀土的媒体报道层出不穷,这说明不切实际的幻想仍然压倒有效的决策。

同样,脱碳推动电池技术和储存的进一步突破,这也是全球锂产量从2015年的3万2500吨,猛增至2018年的9万5000吨的原因。所谓“锂三角”的三个政治和经济都不稳定的国家中,智利和玻利维亚都是“一带一路”的参与国,获得了大量的中国投资;另一个国家阿根廷也在考虑加入。

由于没有一个国家具备垂直整合的能力,因此中国控制了全球60%以上的锂离子电池制造能力。即使是拥有丰富稀土和锂储量的澳大利亚,至今也未能成为“独立”的替代供应国。

电池的另一种重要原料钴(cobalt),绝大部分产自民主刚果共和国。它拥有全世界最大的钴储量,是位居第二的澳大利亚的三倍,并生产全球60%的钴。民主刚果也是最具成本竞争力的钴生产国,而中国是主要投资国,尽管对当地矿工的管理手法有诸多批评声浪,进而引发不道德采矿的争议。

富裕国家政府如何才能最好地管理关键矿物的竞争与集中的紧张关系,特别是在传统的全球机构日益式微之际?一个选项是恢复昔日殖民年代的模式,划分地区以管理竞争。但是,尽管中国能够在没有殖民大国包袱的情况下,扩大其全球经济影响力,但欧盟、美国和日本已无法成功照搬过去的办法。较小的发展中国家现在有了其他的选项和偏好,并经常站在中国、俄罗斯、印度或其他大国这一边。

另一对策是传统大国可以开始构建新的合作框架。但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姿态,以及前盟友之间缺乏协作,目前阻碍了这一进程。此外,企业也不会把地缘政治置于业绩考量之上。各国政府一再呼吁供应链去中国化,但收效甚微;各国部长强烈谴责竞争,却没有解决关键战略资源集中的国家的需要和利益。此外,气候变化将加剧紧缩,特别是在资源丰富但经济、社会和政治脆弱的地区。

通过有系统地打造全球合作伙伴网络,中国展示了不断上升的经济实力。老牌大国现在必须与发展中国家建立新的信任与合作渠道,这不仅是为了获取在“人类世时代”(Anthropocene era)为世界提供动力所必需的关键矿物,也是因为一个危机四伏的地球对每个人都是威胁。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关键矿物和新地缘政治”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