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了怎么办?-中国讯息网

失业了怎么办?

作者:占绍香 阅读量:9517867 发布时间:2020-11-22 00:02:14

根据10月30日的新加坡新闻,冠病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持续不断,本地今年第三季裁员人数,预计比过去经济衰退时的峰值还要高,失业率也持续攀升。今年9月的居民失业率预计为4.7%,比8月的4.6%高。人力部发布第三季劳动市场预估报告称,今年第三季预计有9100人遭裁退,比第二季的8130人多。

看到这里,我真替那些突然失业的人士捏一把冷汗。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要维持生活的基本水平,就必须持续不断地工作,突然失业,也许家庭储蓄可以维持几个月,但是坐吃山空,在没有实现财务自由之前,在没有稳定、足够的被动收入之前,突然没有了工作,就等于失去了做人的基本尊严,也失去了家庭稳定的经济保障。

一个有韧性的社会,首先应该是每个个体都有韧性,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如何靠自己解决燃眉之急,而不是遇事就怨天尤人,大事小事都去找政府帮忙解决。失业了,身心会受到打击,但是失业之后赶快去找一份工作,维持基本生活才是当务之急。笔者身边遇到几例个案,让我看到很多人的确是能屈能伸,在时势艰难之际,靠政府的协助和自己的自强渡过难关。

笔者办公室的清洁工作外包给外部公司,最近新来了一名清洁员阿姨,年约50岁,做事利索,见人总是笑容满面。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跟她聊了几句,得知她原来是做电脑软件销售的。受疫情冲击,公司业务不好,她被裁退,暂时没有合适的工作,她不挑不拣,不嫌弃去办公室做清洁工作。

说实话,换做是我,应该没有勇气接受这样的工作,但是这位阿姨不但做,而且做得非常专业,用专业的态度去做简单的工作,没有任何怨言。

阿姨还告诉我,她其实学了中医,在考中医执照。她还是想回到以前从事的销售行业,但是现在经济不好,没有合适的机会,只能一边做能找到的工作,一边利用政府所提供的机会学习,希望等经济好转的时候,有更合适、薪资更高的工作。

阿姨还意味深长地说:其实人生有时候就是机遇问题,在时势不好没有机会的时候,有什么就做什么,边做边学边等机会,后面总会有转机。阿姨有这样积极的态度,又肯学习,且不挑剔工作,虽然暂时失业,危机过后应该会有更好的前景。

另一案例,笔者所在公司有零售业务,最近招聘到一名收银员,据说曾经是某航空公司的空少,因疫情被裁。我们这种一直站着的收银工作,他毫不嫌弃,而且听同事反映,收银工作虽然工资不高,这位曾经的空少却做到了极致,用空少的服务标准去服务店里的客人,与同事相处融洽。同事都从他身上看到了真正的服务标杆,都积极向他学习。

从这两个真实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我看到了很多人其实在经济不好、遭遇裁员之时,选择积极地自救,靠自己的双手重新就业。他们面对现实的勇气,能屈能伸的大丈夫性格,让我国疫后走出低迷和重振经济,有了更多的希望和可能性。也正是许许多多这样的普通人,才让我国成为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小国。

那种遭遇挫折、面对一点小问题就去找政府、找议员的人应该是少数。没有工作去找政府,住家附近有蚊子找政府,路上交通堵塞找政府,加油站排长龙也去找政府,这不是一个有大格局的国人应有的行为。“自助者天助”,遇事自己先付出努力,才有可能获得他人的帮助。

没有了工作,我们是否积极地去寻找,对新工作的预期是否应该适当地调低?是否能暂时接受一些收入不如以前,工作环境也不如从前的工作?住大房子开豪车的人,在收入锐减的时候,是否应该降低自己的生活标准?那些住公寓、住排屋的人,不要一边享受自己的奢华生活,一边抱怨政府的补贴政策以住屋为标准不公平。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当经济能力发生变化时,必须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一味找政府、抱怨政府,这对政府不公平,对广大纳税人也不公平。

新加坡是小国,但是我们不能让来到这里的外人,都觉得这里的人格局太小,容不下外人,遇事就去投诉。国小是先天的条件,我们无法改变,但是国人的格局和精神是后天养成的,遇事有担当,遇到问题先靠自己努力去解决,能屈能伸,自立自强,方能成为小国的大丈夫。

一个包容的社会,加上韧性十足的国民,再加上一个强有力的服务型政府,才能打造出一个让世界各地人民羡慕的幸福家园。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失业了怎么办?”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