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四川在线10月26日报道,四川省市场监管局近期组织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抽取粮食加工品、饮料、蔬菜制品、食用农产品、蜂产品、薯类和膨化食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肉制品、豆制品、食盐、保健食品等11大类食品842批次样品,检出21批次样品不合格。主要问题是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检出禁限用农兽药超标,微生物污染、质量指标不达标等。
看了报道,消费者好生忧虑:842批次样品,检出21批次样品不合格。不合格的21批次样品除外,抽检全部合格的821批次食品可以放心买、放心吃。那么,还有那许许多多没有被抽检的食品呢,是否都可以放心地买、放心地吃?换言之,被抽检的821批次食品全部合格并不等于四川市场上所有食品的质量全部合格。
那该怎么办?显然,要求政府职能部门抽检监测四川市场上所有食品的质量,是很不现实的。但是,消费者要求政府职能部门经常性抽检,比如十天半月就抽检监测一次,不算过分吧。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因此政府监管部门丝毫不能放松监管。2013年,全国人大代表带300多件有毒食品到北京开两会的严峻现实,使广大消费者至今还心有余悸。
所以今天,面对四川821批次食品抽检合格、21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的新闻,我们且喜且忧。这就如同前几年消费者质疑国产奶粉一样——“国产奶粉99%合格,还有1%呢?”
常言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已有事实证明,在“入口”问题上,哪怕1%的不合格也是非常危险的。所以,笔者认为,食品安全抽查监管应成为常态。
为什么食品安全抽检监管应该常态化?这是因为,时下不少商人的血管里流淌的不是道德的血液,他们利欲熏心、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你放松了监管,他制假售假就会肆无忌惮。
食品安全,民心所望。食品安全的大堤需要严防死守,懈怠职守是对人民生命的漠视。当然,食品抽检监测常态化,不仅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更需要执法者具备以民生为重的强烈责任感和高度自觉性。
842批次样品,检出21批次样品不合格。但愿这类抽检行动多些,再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