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基层干部向媒体吐槽,称少数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就是“搭台唱戏”。事先打好招呼,然后按照约定的路线图,几点几分到哪里,参观什么、听谁介绍、停留多长时间,几点几分离开,前往下一个地方,听谁介绍,都有完备“脚本”。
调研中的完备“脚本”,表面看似风风火火、热热闹闹,但“走形不走心”,结果必然是“蜻蜓点水”,既没有沾着“露珠”,更不会拿出带着“泥土香”的调研成果。
众所周知,鸬鹚以喙捕鱼,必先仔细观察风浪走势和鱼的游动方向、速度等,对复杂的水底情况作出准确判断,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扎入水中,喙入水越深、越接近水底,捕获的鱼就越大、越多。同理,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到哪调研?找谁调研?怎么调研?这里面既考验了领导作风,也是基层调研能否取得实效的途径。
然而,有的领导干部表面上打着去基层调研的旗号,实则没能真正走进走进群众的心中,把调研当做一种临时任务,习惯于“隔着玻璃看,坐着轮子转”,满足于听听汇报、看看材料,没有到深水区去“下水摸鱼”,长此以往,必然导致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必然看不到实情、得不到真知,也做不出正确决策。
领导干部调研,关键要带着找问题、寻病灶的眼光,对准焦距、抓住要害,结合自身工作列出调研“清单”,沉入基层一线,与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全面掌握情况,广泛听取意见,深入查找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措施。特别是对尚未研究透彻的调研成果,要更深入地听取意见,完善后再付诸实施。
俗话说:真心比黄金更宝贵,真情比实物更重要。领导干部只有多花心思、多察实情、多解难题,带着问题去调研,融入基层找答案,这样才能做好调查研究,真正推动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