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这些科学思维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运用,体现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光辉,为新时代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科学指引。
扶贫开发是老课题,在推进过程中又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在脱贫攻坚战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引领我国在新时代脱贫攻坚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造性探索。
创新理念思路,确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提出了“六个精准”的具体要求。在这一基本方略引领下,全国各地对致贫原因“把脉问诊”,追根溯源、找准“穷根”,区别不同情况“靶向治疗”,因村因户因人施策,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
创新体制机制,完善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脱贫攻坚责任、政策、投入、工作、监督和考核六大体系进行了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建立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形成了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这些制度创新成果,为我国脱贫攻坚扎实推进提供了坚强保障。
创新方法路径,以超常举措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用一套政策组合拳,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解决“怎么扶”的问题;在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党政机关定点扶贫的基础上,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凝聚各方力量合力攻坚;部署开展为解决贫困问题而进行的大型专项普查等,这些超常举措有效打通了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