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加速与异化-中国讯息网

社会加速与异化

作者:薛之白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0-10-11 20:42:30

前阵子,中国《人物》杂志一篇关于外卖骑手的专题报道成为网络热点。文章指出,平台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压缩配送时间、增加接单数量,导致外卖员被系统的算法控制,只能不断与时间赛跑,结果酿成大量交通事故。

这个话题可以从很多角度分析,包括资本的强势、零工经济的弊端等等,但让笔者感受最深的一个词,无疑是“加速”,这是我们所处时代最明显的特征,从个人生活、职场竞争,到新闻热点、网络潮流、政治风云,变化的节奏都在不断加快。

相信很多人与笔者一样感到困惑,按理说,科技发展应该让劳动者得到解放,为何人们却更加奔忙了?在这个物质丰富、沟通便捷的时代,人却时常感觉,自己困在看不见的巨大体系中,被洪流裹挟着前行,内心缺乏真正的幸福与充盈,反而常被挫败感和迷失感所笼罩。

笔者最近阅读的《新异化的诞生——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大纲》一书,部分解答了上述困惑。书作者、法兰克福学派社会学家哈特穆特·罗萨(Hartmut Rosa)指出,社会加速分为三个面向:科技进步、社会变迁、生活步调。在以效率和竞争为主导的当今,随着生活步调加速,人们只好加速发展科技来处理繁冗的事项,而科技的发展又加快了社会变迁,生活步调随之进一步加速,三者循环反复,整个社会就像一台紧踩着油门的汽车,而芸芸众生就如铁笼中蹬滚轮的小仓鼠,疲于奔命。

真正的问题在于,社会加速带来了异化现象。数字化与全球化使得社会相关性与地理邻近性脱节,社会流动性大大增加,人们失去归属感,引发了“空间异化”;科技产品越来越复杂,使得普通人不再具备充分理解掌握的能力,丢弃、替换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产生了“物界异化”;在信息过载的时代,人们倾向即时满足,而不是专心做长期事项,正常消费也逐渐被购物行为本身所取代,网购一堆没用的东西、接收一堆无聊的信息,却始终未完成真心想做的事情,这就是“行动异化”;生活碎片化,体验短、记忆也短,每天好像发生了很多事,却回忆不起来,日子过得越来越快,却不知时间去了哪里,即“时间异化”。于是,个体与空间、时间、物品、行动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过劳、抑郁、自我消耗成为当代人的常态。

对于社会来说,加速还引发某些实质上减速的后果。最直观的是城市交通拥堵,人人想要移动得更快,结果却谁也动弹不得;最深刻的则是“思想的终结”,乃至“历史的终结”,科技、社会、政治急速变化的表象,掩盖了深层的文化惰性与结构惰性,演进与变革呈现随机、断裂的状态,宏大历史进程失去了方向。这已不仅是个人的焦虑,更是人类整体的迷惘。

该如何摆脱困境?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作为个人,要有意识地抵抗加速洪流的冲击,必要时慢下来,做一些眼下看似无用但长期有益的事,回归到真实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中,清楚自己的定位和特质,不要盲目逐流;对于社会来说,要反思唯技术论、唯效率论、唯竞争论的“政治正确”话语,认识到过度崇尚工具理性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与技术的疯狂扩张,必要时须加以行政干预和引导,并创建严肃的平台和社群,从精神文化的底层架构上寻找文明可持续发展之道。

只有形成新的合力与共识,才能做到渺小个体所做不到的事情。田园牧歌的时代当然一去不返,但坐在不断加速的列车上走向失控,也不该是人类社会的归宿。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社会加速与异化”的人也喜欢

评论